2008年,位于大渡口區的重鋼集團正式搬遷至長壽,據悉,整個環保搬遷工程耗資240億,被認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重慶市投入最大的工業項目,也被稱為市政府“一號工程”。
“我們曾擔心,這家占據大渡口區GDP五成以上的巨型企業一旦遷徙,大渡口將面臨著產業空心化的境地。”大渡口區委書記劉本榮說,“發展筆記本配套產業將作為大渡口經濟轉型的重要機遇”。
富士康SMT項目下月投產
“下個月,富士康SMT項目(即表面貼裝技術)將在這座廠房里投產。”昨日上午,在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外經貿委負責人詹永勝指著其中的一座工業標準廠房說,這是為富士康重慶筆記本電腦配套的項目之一,投資一個億,但產出卻可達到30億。
大渡口副區長袁光燦介紹,富士康在該工業園租賃了1.5萬平米的標準廠房,廠房每層高4.5米,共五層。除一樓部分用于餐廳外。其余均為生產線。目前廠房已移交給富士康,其2000名員工也將于8月底進駐。
據悉,除富士康SMT外,投資1億,生產電腦連接器的興達也將于明年正式投產。
而記者從重慶市經信委了解到,包括富士康SMT和興達在內,上半年重慶新建筆記本電腦及配套項目已達13個,總投資額為54.71億元,投產后預計每年將為我市新增產值111.29億元。
破解產業空心化
對于劉本榮來說,如何破解“重鋼搬遷后大渡口區產業空心化的難題”是當前的頭等大事。
重鋼的產值目前超過200億,而利潤則從2006年的2.6億到2007年的5億多到2008年的10億多;即便在金融危機的2009年,重鋼的利稅仍高達8.7億。由此可見,在搬遷之前,重鋼在大渡口區的經濟地位可見一斑。
如今,劉本榮把希望放在了筆記本產業的配套和IT產業上。他說,除已簽約項目外,目前還有安防設備、軟件開發、覆銅板、電池等10余個在談項目有望在今年九十月簽約,預計投資20億,產出達50億規模。
此外,香港天安中國投資50億的“重慶天安數碼城”也落戶大渡口建橋工業園,預計產值將超過200億元,稅收30億元。
“僅此一項,從經濟上就可以彌補重鋼留下的經濟空白。”劉本榮說,以前在大渡口是NO.1的機械行業將徹底讓位給電子信息產業。
名詞解釋:
SMT是表面組裝技術(表面貼裝技術),是目前電子組裝行業里最流行的一種技術和工藝。
推薦閱讀
2012年,對于彩電行業來說,可謂有悲有喜。在彩電市場整體增速放緩的形勢下,3D電視市場異軍突起,成為推動彩電銷量的生力軍。而受國際金融危機、日本大地震等影響,日系彩電深陷巨虧泥潭,慘遭重創。以制造音響設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重慶富士康SMT項目將投產破解產業空心化
地址:http://www.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