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官方網站發文稱,從2011年12月到2012年6月,商務部、發改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五部委將在全國集中開展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的工作。整治對象除了大型百貨、超市之外,家電連鎖也包括其中。
五部委的行動無非是想緩解矛盾日益突出的緊張關系,出發點是好,但筆者認為這種整頓不會有多大的收效,最多是治標不治本,甚至連標也治不了——“你監管進場費、促銷費,那我換個名目、叫法照收不誤”。瞧瞧前幾次的整頓結果,莫不如此。
筆者認為,國家有關部門可以更多的做一些引導、指導性的工作,比如引導大賣場改變這種以收取類似“進場費”為主的盈利模式,實現結構升級;以及指導幫助制造企業(也即供應工廠)拓展更多樣化的營銷渠道,從而減低對大賣場的依賴度,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簡單地對供應鏈的一方進行整頓處懲并未從根本上緩解矛盾,甚至可能引發更多的沖突,畢竟收取“進場費”本身,也可視為市場經濟規律的產物?v觀中國家電連鎖近二十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實屬摸著石頭過河,合理地收取“進展費”作為大賣場的盈利手段本無可厚非,只不過隨著大賣場規模越來越巨大,在零供關系中越來越強勢,各種巧立名目的花樣百出的濫收費現象才是真正讓供應商不能接受和苦不堪言的。
筆者認為家電大連鎖只有從單純的“批發零售商”角色,向“服務商”角色升級,通過專業的終端服務來實現其在終端零售環節的附加值,走差異化道路,才能找到新的盈利模式,畢竟靠規模低價和向上游供應商“盤剝”的模式不可能永遠走下去,這樣的模式也無法使家電連鎖業真正繁榮壯大。
具體而言,“服務商”可以提供的創造性附加值包括,通過終端銷售的第一手資料,通過數據說話,告訴供應商哪些才是消費者真正需求,從而形成良性互動和雙贏。另一方面,通過提供快捷的物流服務,增強自身在配送環節的作用和價值,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為此多付錢,也可以是另一項不錯的進賬。事實上,終端賣場的服務范圍非常的廣泛,比如導購中的體驗式服務、以及售后服務中的延保等等,有很多金礦可以挖。而我們也看到,近5年以來,家電大賣場早也意識到這些,在跑馬圈地的同時,不忘“做內功”,從ERP系統的上馬,到物流配送基地的落子布局,再到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再造,以及最近的大手筆“觸網”行動,家電大賣場一直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筆者認為,不平衡(等)的零供關系也不全是負面的,它有“鞭笞”供應工廠“自強”的相對積極作用。其中,大量的家電廠家專賣店的崛起就是很好的例證。目前,白電巨頭格力和美的專賣店數量已多達數千家,成為銷售絕對主體。而華帝、萬和等廚電巨頭的專賣店超過一千家的也不在少數,彩電巨頭TCL、創維等也均紛紛加快專賣店布局。事實上,中國的家電市場容量相當巨大,各擁兩千多家門店的蘇寧和國美,也不過占據了不到20%的份額,這么大的市場需要更多的賣場業態來豐富和補充。筆者了解到,除了專賣店,不少家電制造企業都籌建了自己的網上直銷平臺,以求銷售渠道的多元化。筆者個人認為,如果國家有關部門真的有意扶持“寒冬”中的家電制造業,不妨考慮從這些方面入手。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1月9日訊]2012開年大戲最大規模讓利促銷,網上國美超低價持續瘋搶76小時,新年特惠盛宴狂歡。索尼40寸液晶電視2888元、三星S5660手機1329元、尼康D90單反套機7190元,新年首場瘋狂熬夜惠震撼上演,全品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整頓家電連鎖賣場“進場費”治標不治本
地址:http://www.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