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12月13日訊] 同是空調行業淡季,但今年的綜合行情讓此時的淡季更顯慘淡,在空調企業裁員降薪風背后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去庫存”,眼下,庫存高企是頂在空調企業頭上的主要壓力。
早在今年8、9月份的時候,空調業界對三四級市場未來的增長一片看好聲,12月6日適逢家電下鄉全國招標再啟動,這也是該拉動內需政策的最后一輪招標,相比冰箱、洗衣機等品類投標企業數量的相對減少,空調投標企業數量反而增加,這更預示著企業仍對三四級市場抱以信心。那么,這輪家電下鄉,能否消化當前空調行業的高庫存?
對此,空調行業觀察人士沈建用堅定的口氣向中國家電網表示,“不能”。 在沈建看來,“現在都是壓庫的階段,只會讓庫存增加”。
高庫存致產銷下滑
部分企業和研究機構估計,目前,工廠和商業渠道的家用空調庫存總量可能已經達到2000萬臺。綜合各方面對2011冷年空調行業的分析數據,在2011冷年結束時,工廠空調庫存為1080萬臺,渠道商業庫存為540臺,合計高達1620萬臺,為5個冷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約占2011冷年銷量總量的14.2%。
高庫存令2012空調冷年開盤頗為冷,企業鮮有新品上市,行業未有市場捷報傳來。TCL空調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家電網,“去年(2011冷年)產量過剩,導致庫存太高,經銷商手中沒有活動資金,所以才會遭遇開盤遇冷”。
高庫存的影響也直接體現在產銷下滑層面。根據產業在線統計數據,今年10月份空調產量為214.4萬臺,同比大幅下滑20.7%,是2009年5月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出口量195.30萬臺,同比下降23.7%,是2009年6月以來的最大降幅,連續三月負增長;內銷量397.80萬臺,同比下降16.4%,是2009年4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產銷下滑的跡象一旦出現,企業若沒有行之有效的市場舉措,這種跡象就如同慣性一樣繼續持行。國都證券分析師楊志剛向中國家電網分析指出,“在高庫存的壓力下,11月仍可能延續家用空調產銷量增速持續回落的局面,最近白電股價低迷表現是這種形勢的反映。”據悉,美的等部分空調企業已經著手清理渠道的庫存,部分企業的心態也表較謹慎,主動壓縮產量,這將壓制家用空調在當前淡季的產銷量釋放。
家電下鄉無力消化庫存
但是政策的曙光此時再次綻放。2011年12月6日于北京美泉宮舉行的全國家電下鄉招標現場上,中國家電網看到,前來投標的空調企業有28家,數量比去年相應增加,屬于白電品類投標企業中最多的品類,市場信心似乎由此體現。
前來投標空調家電下鄉的申花電器銷售總經理張輝向中國家電網表示,申花在此輪家電下鄉中新投了空調品類,投標型號雖不多,但仍對家電下鄉的增量抱以期望。同樣,新進空調行業的索伊在此次家電下鄉招標中也投標了空調品類。
雖然以上述企業類型為代表的空調企業,對家電下鄉市場抱以樂觀態度,但沈建認為,這種信心并不能代表家電下鄉在消化行業庫存方面能產生積極作用。這是因為,大企業的市場占比大、對渠道壓貨的力度大、分銷網絡的體系大等決定了行業庫存多集中在大企業身上,“這個時候,反而是壓庫的階段,只會讓庫存增加”。沈建說。
“家電下鄉對那些有市場基礎的品牌來說,不會再帶來多大的競爭優勢”,上述TCL空調人士也表示。
明年現“雙降”
對空調企業來說,庫存和產能高企所帶來的風險,遠比房地產不利帶來的銷售影響還令人頭疼。
綜合來看,空調企業目前已經開始采取各種措施來消化庫存,除了降低排產量之外,在市場手段上,根據中國家電網從各企業渠道開盤會上的了解,企業目前普遍以“協同”為核心,開始聯合經銷商開展持續性、全國性的終端促銷活動,消化客戶庫存,協助客戶分銷;并以產業聯動形式為主,增強影響力和銷售效果。
對于空調企業集中發力于“去庫存”所帶來的效應,楊志剛判斷認為,從歷史數據看,未來的幾個月,“去庫存”現象將導致產量和庫存雙降的結果。而如果樂觀假設明年年初到年底,工廠和渠道的庫存凈增量為零,工廠產量≈國內需求量+國外需求量,明年國內需求量增長的確定性較高為11% 左右,國外需求量由于不確定性維持在低個位數增長,所以10%可能是明年家用空調產量增速的上限。
但沈建的判斷卻更悲觀,在他看來,“現在行業都不是增速的問題了,只要跌幅不超過10%就算阿彌陀佛了”。沈建如是說。(記者 明彥華)
推薦閱讀
海外市場戰火硝煙彌漫,液晶顯示器制造商之間的斗爭異常慘烈。 面板企業因涉嫌操縱液晶顯示器價格而引起訴訟屢見不鮮,而在這一場場訴訟背后,人們也看到了面板企業在寒冬中的危機四伏。 寒冬之下矛盾激化 虧損、巨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下鄉政策曙光再現 卻無力消化空調庫存
地址:http://www.sdlzkt.com/a/zhibo/20111230/16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