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中國大陸市場掀起了集中投資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浪潮。不過面對這波熱潮,多位業內人士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動輒數百億元的投資對規模實力較小的中國企業來說風險巨大。
記者了解到,平板電視面板成本構成中,70%是驅動電路構成,也就是電阻、電容、半導體等電子元器件成本占了70%。液晶產業電阻、電容、半導體技術多集中在我國臺灣或外國企業手中,所以中國企業在不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集體涉足面板產業不會帶來成本的大幅降低,投資風險很大。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告訴記者,相比液晶,產業鏈實現本土化的有利條件讓等離子的成本更有優勢,對比來看,相同尺寸和配置的等離子電視的成本要比液晶電視的成本低近10%。本土化優勢也讓不少企業憧憬著等離子的前景,吸引更多企業參與進來。
記者了解到,今年初等離子協會原本只有長虹、松下、三星、華顯、海信等幾家理事單位。但是看到等離子產業鏈率先實現本土化,南京金視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新亞洲機電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東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綿陽艾薩斯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表現出對等離子產業的信心,并于前不久被接納成為新的等離子專業委員會理事會成員。
據悉,通過兩年建設,以長虹為龍頭的綿陽等離子產業集群已成型,包括生產銀電極材料、熒光粉材料、氧化鎂保護膜材料、濾光膜等配套產品的企業不斷向長虹靠攏。目前綿陽正以長虹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為核心,建設中國等離子產業集群,實現原材料、元器件和工藝設備的國產化和基礎技術研究的本土化,建立完善的國內等離子產業的支撐體系,以取得持續的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
記者采訪得知,長虹曲線并購韓國歐麗安幾年來,已建起了包括基礎技術研發、產品技術研發、工藝技術研發、技術產業化在內的一整套技術研發體系,形成了以四川綿陽的虹歐公司為核心、北京等離子研發中心和韓國等離子研發中心為技術支撐的等離子研發體系,長虹掌握的等離子屏專利總量達600多項。
在進行產業技術研發的同時,依托自身的技術實力,積極推進以等離子顯示屏為核心的等離子顯示產業集群,力求通過實現原材料國產化、工藝設備國產化和基礎技術研究本土化,建成完善的等離子顯示產業鏈,為中國彩電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持。在長虹的帶動下,目前綿陽等離子本土化配套的架構體系已經成型,包括一些生產銀電極材料、熒光粉材料、氧化鎂保護膜材料、濾光膜等配套企業這兩年在當地紛紛落戶。
與此同時,以合肥為核心的華東等離子產業集群也日漸成型。安徽鑫昊將引進日立等離子產品技術、制造技術及四面取生產線設備,并承接日立等離子30年的技術積累和技術團隊,同時獲得專利許可,建設一條年產能為150萬片(以42英寸計)的等離子面板生產線,產品規格覆蓋42英寸、50英寸、60英寸、85英寸等未來主流大尺寸。完全實現等離子產業的本土化的制造。
白為民在談到行業發展前景時強調,中國等離子產業要充分發揮長虹、松下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緊緊圍繞設備、材料、器件、人財等方面進行本土化產業鏈建設,并大力加強屏模組和整機的一體化設計、制造,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全方位增強等離子產品的競爭力。
推薦閱讀
本月10日閉幕的美國拉斯維加斯2010國際消費電子展 (簡稱CES2010),吹響了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的復蘇號角。海信董事長周厚健作為CES舉辦43年來首位華人企業家主題演講嘉賓,進一步驗證了歷經30年發展和積累的中國消費電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業內專家:等離子要完善產業鏈本土化
地址:http://www.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