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大產業巨頭正在試圖改變人們買家電去賣場的思維慣勢。國美電器[2.753.38%]與蘇寧電器[18.772.85%]開始加緊其網上商城的建設,淘寶網也豪言即將推出淘寶電器城,京東商城則開始啟動上市計劃,一場關于家電網購的競爭大戰即將上演。對此,《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專訪了家電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 《中國產經新聞》:如果家電廠商逐漸投入到網絡零售渠道的建設當中,一些傳統賣場也紛紛建立網店開始網上銷售,有可能會形成自己的實體店和網店展開競爭,對此您怎么看?
劉步塵:首先,這種假設成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目前,實體店銷售年營業額約7000億元,網上銷售樂觀估計2009年不會超過50億元,二者相比相當懸殊。在此情況下,家電廠商很清楚孰輕孰重,不可能把大部分資源投放到網上銷售中,因此,對實體店的沖擊是有限的。
同一家既開展實體店銷售,又開展網上銷售,確實可能形成競爭關系,這一點廠家已經注意到,他們的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讓二者的價格統一起來。
《中國產經新聞》:家電網購只用了3年時間就超越了國美、蘇寧創業10年才達到的發展速度。是否有可能拓展到百貨?您認為單一發展某一領域與發展百貨業相比,哪種模式在今后的網購市場發展中更有優勢?
劉步塵:家電網購3年超過國美、蘇寧發展10年的結論是沒有依據的。家電網購3年的總營業收入不會超過150億元。而國美、蘇寧發展10年的總營業收入絕對超過3000億元。
家電網購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在10年前即被引進中國,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很好地發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兩大原因是中國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備,及互聯網普及程度不夠高。實際上,即使在電子商務最發達的美國,實體店銷售仍然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未來網購是單一賣一種產品還是什么都賣?這個不好講,各有優劣勢吧。國美專一賣家電,能活得很好;沃爾瑪什么都賣,也活得不錯。
《中國產經新聞》:有人認為,與傳統家電賣場相比,網購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價格。你認為低價格吸引顧客是網購最好的營銷方式嗎?目前網購公司存在哪些贏利模式?這些模式哪些具有更大的可持續性?
劉步塵:大多數人習慣認為,網購的最大特點是價格更便宜。實際上,來自家電供應商的信息表明,網上銷售的產品未必比實體店便宜,原因在于網店采購量和大連鎖相比,差距甚大。家電供應商當然是誰的采購量大給誰供貨更便宜。為什么網店宣稱自己的價格更便宜呢?主要是前端(即網絡銷售端)銷售成本低。但是,如果加上后端配貨、倉庫和維修,整體看,目前網商經營單位成本未必比大連鎖更便宜。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網上銷售的產品,總體看和大連鎖價格基本持平。而不是大家習慣認為的,網商賣得便宜。家電供應商對網商與大連鎖的價格實施監控,一旦發現便宜網商比大連鎖賣得便宜,馬上停止供貨。而且大連鎖一旦發現網商銷售的價格更低,他們也會馬上降價銷售。
現在,我們還不清楚網商是怎么贏利的。據我判斷,目前大部分網商是不贏利的,或者贏利很少。
《中國產經新聞》: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家電網購企業與主流電器供應商建立起全面直供協議,通過集中的大單采購以及不需要“進店費”等費用,家電網購企業可以從貨源和渠道兩方面降低成本,從而獲得比傳統家電連鎖企業更強的價格優勢。高速發展的家電網購雖然讓人看到了曙光與美好前景,卻仍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才能達到盈虧平衡、建立有效的后臺管理? 劉步塵:我上面已經講過,網商雖然在銷售前端的成本比大連鎖低,但是,采購成本比大連鎖高,銷售后端(物流、倉儲、售后服務)的成本也比大連鎖高,這樣綜合下來,網商成本優勢并不明顯。
現在,網上銷售之所以方興未艾,更多的是大家看好電子商務的未來,看好它的發展趨勢,就目前情況看,網商贏利能力和議價能力都不能和大連鎖相媲美。現在,家電網購的當務之急不是實現良好的贏利,而是盡快把銷量做上去,盡快建立消費者對網購的信心。
推薦閱讀
伴隨著哥本哈根氣候大戰愈演愈烈,家電界也拉開了“節能”經濟的大幕,從空調、冰箱等大件家電,到飲水機、電燈泡等小家電都打出來減排、環保的口號,而當中甚至出現了一群“低碳族”,意指那些使用節能型家電,自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資深專家:建立消費者對家電網購的信心
地址:http://www.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