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1-7月中國家用電器出口下降21%,近來。據筆者了解廣東因家電出口不合格產品占50%左右被退回。我國中小家電因以出口為主,且因為結構問題產品缺乏創新,“家電下鄉”也很難拉動其內銷,所以家電出口下降可能會對部分以出口為主的家電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
可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這些不合格家電出口產品流向了何處?
近年來,全國逐步推開了“家電下鄉”工作,各路家電企業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盡管有關部門和企業都澄清過“變相消化企業庫存”的猜測,但誰又敢打包票說不會有漏網之魚?那些被退貨的出口家電,會否借此東風“飛入尋常百姓家”?事實上,一些地方在給“家電下鄉”護航過程中,已經發現并查處過部分劣質家電,這當然就更讓人浮想聯翩了。
受去年以來出口訂單減少的負面影響,許多出口企業紛紛“出口轉內銷”,這其中不能排除那些生產不合格產品的企業。除了“家電下鄉”之外,企業還有許多“蹊徑”可尋,把遭退貨的家電賣到國內市場。再說了,國人普遍有“外貿產品質量更好”的心理,這種心理估計也有助于廠商實施“出口轉內銷”策略。
不合格家電轉為內銷,普通消費者是難以識別和防范的,這難免會埋下安全隱患。
既然出口家電不合格產品占抽檢數的50%左右,那么內銷家電產品的合格率會不會更低呢?按照民眾的一般印象,我們的產品質量監督具有“外緊內松”的特色,出口產品質量是否高于內銷產品呢?出口家電有半數抽檢不合格,內銷家電質量會不會更沒譜?
當然,不合格產品也有回廠返工的可能,但部分中小企業“故意改變原設計要求,選用劣質元器件及材料”的行為,難免讓人覺得返工的可能性很小,因為不合格產品可能大部分都是他們生產的。因此,不合格家電的去向,監管部門應監控好。此外,內銷家電產品質量合格率也要像出口產品合格率一樣,有個明顯數據。我們有理由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順藤摸瓜,透過出口家電質量問題,監測好國內市場的家電質量問題,最大程度地保護國內消費者的權益。
推薦閱讀
據媒體報道,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50%的股權將作價100美元賣給京東方。 這是件耐人尋味的事情。作為跨國企業,松下在海外的業務公司恐怕還沒有以這么低的價格交易過;而中國企業也從來沒有從吝嗇的日本企業那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出口產品不合格怕是又被利用了?
地址:http://www.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