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地區首富郭臺銘持續幾個月之久的收購日本夏普計劃被多面解讀。
今年3月,夏普爆出了3760億日元(約300億元人民幣)的虧損,導致股價暴跌,再加上夏普自身10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纏身,足以讓其在一年內破產。面對身處絕境的夏普,郭臺銘向其拋出了合作計劃:鴻海斥資670億日元(約合新臺幣256億元,8億美元)購入夏普9.9%的股權。另以個人名義投資新臺幣252億元,入股夏普面板十代線堺工廠,入股掌控這家全球數一數二的液晶面板企業,擬成就臺灣地區企業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外投資。
話說郭臺銘的鴻海帝國,旗下員工超過120萬人,橫跨歐亞大陸都有其布局。在過去10年,并購、投資的工廠,從北歐的芬蘭到東歐的斯洛伐克,進而橫跨大西洋至中南美洲的墨西哥。不過,他卻從來沒有大舉投資過日本。
中國與日本即使沒有釣魚島之爭,關系也向來微妙,歷來中資企業入主日企均沒什么好的下場。且放眼此前郭臺銘在2010年合并臺灣奇美后,面板行業的燒錢以及連年虧損是顯而易見的,郭又何故去趟夏普這趟渾水?
唯一能夠想到的是,夏普作為百年老企,獨步全球的是其液晶技術,包括這次夏普取得蘋果最新款iPhone面板訂單的FFS顯示技術(Fringe Field Switching),以及未來能與三星AMOLED抗衡的最佳利器氧化銦鎵鋅(IGZO)等技術。不少人士認為,郭此舉是為了聯合蘋果打擊三星。甚至他自己也說:多少錢一股入股夏普不是關鍵,關鍵科技產業如何合作才能雙贏,用彼此的優勢,戰勝“某一家品牌”。
郭臺銘不喜歡甚至討厭三星是眾人皆知。為了個人喜好,莫非要投入半邊身家來與之抗衡?實際上,筆者了解到,作為蘋果的代工廠,鴻海2011年營收3.45萬億元新臺幣,其中蘋果iPhone、iPad組裝的貢獻約為1.2萬億元新臺幣;2012年鴻海營收預測成長15%,蘋果貢獻度也將提高到1.4萬億元新臺幣。
若能夠收購夏普,依靠其獨有的能夠與三星抗衡的技術來服務蘋果,成為其左膀右臂,或許才是郭的長遠打算。
對抗三星、去三星化,從這點來看,郭與蘋果是站在同一戰線的。在筆者看來,收夏普這步棋,或許只是為了更好地吃“蘋果”。
盡管有些人士認為郭這個時機入主夏普,有救它的嫌疑。但是,換個角度而言,日本百年老企業,發展至今定有其精髓,能夠落入我華人之手,裁員加薪也得看看我們的臉色,豈不是快事一樁?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8月24日上午消息,市場研究機構IHS iSuppli周四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由于歐美經濟疲軟以及中國制造業增速放緩,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芯片銷售額為770億美元,同比下降3%。 IHS iSuppli報告還稱,由于芯片廠商仍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臺企最大海外投資 夏普巨虧臺商乘虛而入
地址:http://www.sdlzkt.com/a/zhibo/20120330/12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