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奇藝網第一檔自制綜藝節目《恐怖!健康警報》正式上線。在此之前,2月份酷6網推出全自制娛樂頻道“芭樂臺”,其中欄目帶“綜藝七點檔”一口氣打造了四檔綜藝節目。優酷5月開播《中國最牛人》,宣傳語強調其為“大型網絡綜藝節目”。
顯然,繼前兩年主打“自制劇”概念后,今年視頻網站又將目光轉向“自制綜藝”。“因為這是視頻網站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幾乎所有視頻網站負責人都擺出這個觀點。視頻網站自信滿滿的“跨界”野心可見一斑。
“吃膩了正餐,嘗嘗快餐”
酷6副總裁,負責“芭樂臺”運營的姚建疆(微博),把視頻網站里的內容比作一個“倒金字塔”:最頂端是時長5分鐘到10分鐘的短視頻,然后是30分鐘到60分鐘的綜藝節目,最后是1小時到2小時的電影或長視頻。
“網友開始只看最頂端的短視頻,而我們的目標是最終吸引他們養成看長視頻的習慣——要達到目標,綜藝節目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對視頻網站自制綜藝藍圖的描繪十分具有蠱惑力,“如果說電視綜藝是全聚德一樣的大餐、正餐,那網絡綜藝就是高效、互動性更強的麥當勞。年輕人吃膩了正餐,愛吃也需要吃快餐,你說前景大不大?好不好?”
土豆網首席運營官王祥蕓則將自制綜藝的動機解釋得更為直白:“受眾轉移到網上是大勢所趨,用戶在增長,有了需要,自制的內容和形式必然增多;廣告商恰好也有要求,兩相需求,何樂而不為?”
也有不盡相同的觀點。奇藝網內容總監高瑾把自制綜藝看作一個視頻網站的大氣之舉,眼光更長遠:“電視臺以新聞、綜藝、電視劇三分天下,綜藝是除了新聞之外最考驗一個單位制作能力的節目形態。它就像電視里的電影,混合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手法元素等,制作難度非同一般。”
有備而來非“玩票”
盡管各有所見,但大家對“跨界”似乎都志在必得,且豪情萬丈。再從這些節目的背面仔細端詳,視頻網站對自制綜藝的態度和投入力度,也似乎在宣告:他們的確不是來“玩票”的。
“我們一早就開始為自制綜藝做準備,你看人才隊伍的儲備結構就能明白。”高瑾掰著手指,“只有40%的人來自傳統互聯網行業,另40%全是從各大知名電視臺挖來的,還有20%擁有電視、互聯網跨媒體從業經驗。”酷6網則專門成立了40人的娛樂事業部,部門內部實行制片制,設有制片人、策劃、導演、編輯、編導等,活脫脫一個“迷你”制作公司。
“自制”的程度到底能有多深?目前,奇藝網與英達團隊、臺灣“綜藝之父”王偉忠、詹仁雄聯手,從前期策劃、選題確定,到每一期節目的文案撰寫、嘉賓邀請,網站都會派人參與,這也與目前電視臺大熱的自制劇制作模式十分相似。對于采取深度合作,而非單干的方式,高瑾解釋:“在節目的現場調度、節奏把握上,專業團隊的經驗仍然是我們無法取代的,我們則更明白網友的需求。”
這一切,都只是龐大冰山計劃和蓬勃野心剛剛顯露的一角?6網立志把“芭樂臺”做成最好的網絡自制娛樂頻道;土豆網表示未來可能嘗試更多的綜藝形式;7月中旬,奇藝網第二檔自制綜藝《請你說愛我》即將上檔,今年下半年還會有兩檔全新自制綜藝,高瑾甚至在籌劃網絡綜藝的電視播出。
“幾可亂真”電視綜藝
不管視頻網站九曲十八彎地藏了多少心思,觀眾只關心一個問題:節目看起來怎樣?會比電視綜藝更好看嗎?
目前網絡綜藝主要有兩種形態,一是像土豆網、優酷網,主打選秀等大型活動的晚會式綜藝;另一類則是奇藝網、酷6網等,制作涉及健康、情感、時尚等內容更為豐富的演播室綜藝。前者更多偏向線下活動,但以土豆網《“優”大獎》為代表,也開始發展出“線下選秀+線上真人秀+網絡自制劇”的多樣延伸形態;而后者以《恐怖!健康警報》為例,一期節目一個中心話題,兩個主持人,五六名職業、性別、愛好甚至身材都各異的嘉賓,節目內容包括辯論、游戲、測試、專家解惑等,環節分明,看起來“幾可亂真”電視綜藝。
據姚建疆介紹,芭樂臺的綜藝節目現在每期能吸引180萬到200萬的穩定收視次數;優酷的《中國最牛人》目前播到第二期,截至記者發稿,第二期的播放量接近1500萬次;《恐怖!健康警報》上線第一天,播放量超過3000次。雖然也有觀眾質疑網絡綜藝“制作太粗糙”,“全是噱頭、搞笑,沒啥實質內容”,但以數據看,確實有相當觀眾的目光被吸引了。
“視頻網站做自制綜藝,現在還只是起步,肯定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高瑾認為一切都還有成長空間,事在人為。
推薦閱讀
曾經奪人眼球的中國概念股正在褪去光環,這并非一時之間的突變。中國公司海外上市在信息披露等領域摔跟頭不是新聞,只是從來沒有那么密集而已。伴隨著中國概念股陸續陷入欺詐、治理等等丑聞,一時之間,引發了投資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紛紛試水自制綜藝節目 視頻網站必經之路?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0/21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