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博客網站Silicon Alley Insider(SAI)編輯馬特·羅索夫(Matt Rosoff)今天發表評論文章,對有關Facebook將在搜索業務上趕超谷歌的看法進行了反駁,稱這種論調實際上根本站不住腳。
美國網絡內容發布商Wetpaint聯合創始人兼CEO本·埃洛維茨(Ben Elowitz)周六在美國科技博客網站TechCrunch發表文章稱,如果Facebook利用自家用戶數據優勢而進軍搜索業務領域,則完全有可能將谷歌“置于死地”。羅索夫認為,埃洛維茨的看法可謂“瘋狂之極”。
以下為羅索夫文章全文:
埃洛維茨昨天在TechCrunch發表文章并提出了這樣的看法:如果Facebook進軍互聯網搜索業務,則可將谷歌置于死地。而數月前,另一家搜索服務新秀Blekko在主持一次晚宴過程中,一些在座媒體人士也提出了類似看法。
但這種論調可謂“瘋狂之極”。
埃洛維茨認為,Facebook所收集的社交網站用戶數據,所帶來的搜索結果相關性將高于谷歌PageRank算法性能。這種看法當然理論上成立,只是Facebook是否充足理由去這樣做?
代價高昂
為日益增長的網絡數據建立索引、對內容相關性加以排序、并在極短時間內向用戶返回相應搜索結果,這都需要極其龐大硬件所組成的數據中心來負責相應工作。如果你不相信,去問問微軟就知道了。過去6年當中,微軟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目的是希望在搜索領域趕上谷歌,只是該努力仍未有實質性成果。而Facebook此前剛剛開通了其首家數據中心。與財大氣粗的微軟和谷歌相比,從手中現金流來看,Facebook只能算是一家小公司。
Facebook現有業務具備巨大增長潛力
Facebook全球用戶量即將突破7億大關。就目前而言,每位用戶平均每年能給Facebook帶來2~3美元收益。美國營銷雜志《廣告時代》數月前曾撰文稱,Facebook完全可通過有效措施,以提高其每位用戶的平均盈利水平,其中包括提高CPM(每千次印象費用)廣告價格、加強目標廣告針對性、增加虛擬禮物銷量、將Facebook顯示廣告業務向第三方網站拓展等等。僅僅做好這些事情已經很不容易,但都比Facebook組建自家搜索引擎要容易得多。
谷歌不會原地不動
谷歌當然也知道社交網站數據對于提高搜索質量的重要性。這也就是為何谷歌近日剛剛推出了“+1”服務的原因所在。“+1”服務允許用戶對網站及搜索結果的相關性進行投票,谷歌再在此基礎上向用戶返回相關性更高的搜索結果。
不足以取代市場優勢者強勢地位
科技產業具有階段性發展特點。在科技產業發展初期階段,競爭對手眾多,此時就要看哪家公司的用戶增長速度最快。隨著市場的成熟,用戶增長速度將放緩,此時一家占據絕對優勢的公司將脫穎而出。微軟在操作系統產業、谷歌在搜索產業、亞馬遜在電子商務產業以及Facebook在社交網絡產業取得各自優勢地位,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一旦這種格局已經確立,后來者就很難取代已經取得市場優勢地位的強勢企業。一方面是用戶習慣很難改變,另一方面是面對著新來者發起的挑戰,強勢企業會采取一切反擊措施來保住自己第一位置。我還想不出在美國科技產業發展史上,有哪家新來者在特定業務領域內成功取代現有第一者的例子。
如果新來者要取代現有成功者的市場優勢,其發展之路是開拓新的、有所區別的業務領域,而不是復制成功者已有業務。舉例來說,IBM在大型機領域占據了優勢地位,微軟和英特爾則從PC機入手,進而通過這種方式確立了各自在操作系統和微處理器市場的優勢地位。在微軟和英特爾之后,谷歌又從互聯網搜索業務入手,進而確立自己作為搜索巨頭的地位。
從這個角度上講,威脅谷歌的真正力量并不是搜索業務本身,而是與此有所區別的社交網絡業務。換句話說,社交網站用戶今后將從好友處獲得答案,從而會減少使用谷歌搜索的次數和頻度。而谷歌搜索總量減少后,廣告主將把目光轉向社交網站,進而使谷歌賴以生存的網絡廣告收入遭到嚴重挑戰。
推薦閱讀
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前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自2008年創辦至今,該網站的累計運營虧損已達到5.402億美元,這可能讓準備購買Groupon股票的投資人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投資計劃。 北京時間6月>>>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0/21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