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邀請專家“挑刺”,高管主動自我反省
“企鵝”開門 求醫問藥
“騰訊是技術型企業,相對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固執自己想法的企業,所以有很多時候我們的變通度相對來說偏弱。” 在這場主題為“診斷騰訊”的系列研討會上,面對著國內企業管理和傳媒業的數十位專家, 騰訊主要創辦人之一、首席信息官許晨曄自揭“家丑”,虛心請專家為騰訊把脈開方。
這個被外界形容為騰訊主動邀請各行業專家挑刺的“反思大會”,持續10場。繼日前在北京、三亞舉辦了前4場之后,從本周三起移師四川連開3場“批斗”大會。除了許晨曄,還包括騰訊高級副總裁郭凱天、 公關部總經理劉暢在內的高管都一一直面各路專家的“頭腦風暴”。據悉,后續幾場會議,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也將出席聆聽專家指點。
從閉門發展到開門診斷
騰訊發出“轉型”信號
“騰訊12年的發展,就像一個小孩子穿上了一件大人的衣服,和傳統的行業相比較其實非常稚嫩。”當騰訊創始人許晨曄用這樣一個比喻形容騰訊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戰略公關傳播專家羅振宇等各路行業人士卻開始接連拋出尖銳的意見:“騰訊在互聯網領域干了12年,應該已經成熟了,谷歌才干幾年,互聯網的生命周期非常快,跟傳統企業不一樣,12年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已經是中老年,不再是穿著大人衣服的孩子,已經是一個大人了。”“騰訊犯的第一個錯誤是自我認知能力的低下。騰訊就像是一頭小象在瓷器店長大,大到周圍的瓶瓶罐罐都害怕的時候驚聲尖叫,他還不知道。”
面對連珠炮般的“不好的聽話”,許晨曄顯得放開心懷,“就是希望通過診斷騰訊讓各位專家給我們指點”、“我們真正的目的就是在討論未來騰訊的定位,我們怎么處理行業的關系和行業間的矛盾與糾紛。”
的確,從QQ聊天軟件開始,騰訊誕生12年來成功打造了以騰訊網、QQ游戲、QQ空間以及拍拍網為核心的平臺,并成長為國內市值最高的互聯網企業。然而,這只“小企鵝”并沒有像美國的谷歌、微軟、蘋果那樣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帶領周圍的企業成長,其強大甚至沒有換來人們的尊敬,反而背負了“壟斷、山寨”等諸多罵名。 特別是經歷了“3Q大戰”的慘痛經歷后,這家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如何讓質疑者釋懷?如何贏得業界乃至社會的尊重?
從閉門發展到開門診斷,向外界傳達一種前所未有的開放、反思態度,也讓業界接收到了騰訊轉身的信號之一:早在去年12月,馬化騰正式對外宣布,騰訊進入為期半年的戰略轉型籌備期。而此次診斷騰訊也成為了該公司進行轉型戰略的重要一環。
癥狀:“山寨、老二”
藥方:反思體驗營造能力
“業界對騰訊有很多詬病,覺得騰訊充當別人業務線里老二的位置,山寨與創新這個角度上也有很多垢病。”當主持人主動拋出這一尖銳的話題后,各路專家也“實話實說”起來。
喻國明指出:“騰訊除了QQ之外,其他所有的產品很難發現它的技術的核心創新在什么地方,騰訊除了IM這個領域里面做什么東西基本都是第二。” 他認為,發現一個市場創新,然后模仿一下,改善用戶體驗是可以的,“作為企業戰略沒有什么對錯,但是它不是一個長治久安的辦法”。“跟在別人后面做第二,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但這也就是騰訊現在招人詬病的地方。”
“為什么大家對騰訊不尊重?就是因為沒有開拓新的市場。為什么大家對喬布斯所做的事情沒有意見沒有指責呢?產品沒有USB接口,還得排隊買,這叫尊重嗎?從傳統意義的工業時代來說也不叫尊重。”羅振宇以蘋果為例說,如今已跨越工業時代的思維,騰訊要從此反思自己在營造體驗上的能力。
癥狀:缺乏創新
藥方:學習蘋果好榜樣
不過,在如何理解“創新”的概念上,喻國明認為創新并非就意味著騰訊要研發新產品,“把別人的東西化為自己的來用,后發制人,其實這也是選擇的方向,只是不能用現在這種方式來做”。他提出可研究借鑒蘋果的發展模式:依靠軟硬實力、不拘一格的設計。蘋果的最大價值在于,解決了互聯網眾多公司多年最苦惱沒有盈利模式的問題,創造出半封閉式的APP模式,比蘋果電腦本身的設計本身更有革命性意義。“針對社會的需求完成了解決方案,誰能提供這個解決方案,能夠有價值,都可以進入,這種進入就是分享性創新。”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博導劉笑盈提出,創新有3種: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但騰訊現在大量的創新,還停留在產品、技術上,這就是為什么還有很多人說你的產品是模仿”。 他也非常尊崇蘋果的創新模式—— 蘋果技術根本沒有微軟的技術多,它主要在服務創新上,引領商業模式的創新。法律專家劉德良也指出,騰訊在技術創新上可以打80分,但在商業模式上徘徊在及格邊緣。
劉笑盈給騰訊在戰略何去何從上開出了3個藥方:封閉轉向開放,產品轉向平臺,商業型轉向公共型或社會型企業。“比如說產品向平臺型的轉向,我們以搭建平臺的方式,不一定把眼睛盯在那個產品和技術上,通過平臺的方式多搭建平臺讓大家進入,這其實就是創新”。
喻國明提出,未來的設計不在于創造多少單一元素的產品,而在于創造平臺會聚大家的能力解決社會的困難,同時帶動業界的雙贏和多贏發展,形成推動產業發展的模式。“也就是說,接口模式是未來互聯網企業很重要的盈利模式,因為在這個接口當中是需要技術設計和整合的,技術設計和整合會聚在這方面就能產生價值,而且能帶動大家的福利增長,而不是簡單去模仿、山寨。”他建議,未來騰訊要把握這個新的價值增長點,在新的基礎上做大互聯網領域,帶動大家一起成長的雙贏多贏模式。
許晨曄在面對專家的忠言逆耳時也坦承,騰訊在技術方面創新確實因為資源優勢會相對扼殺創新的追求,值得反思。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收費閱讀并不容易,很多網站都想嘗試進行收費閱讀,但是他們總是遭遇強大的反對,這其中大部分反對聲音是來自于那些習慣于在網站進行免費閱讀的聰明讀者。《紐約時報》似乎認定這些人也完全依賴Facebook、Twitter尋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騰訊開門診斷謀轉型:專家開方擺脫資源詛咒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