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銷售旺季,許多網店賣家通過“秒殺”、“打折”、“贈禮”等各種促銷手段希望在年底商戰中有更好的斬獲。與此同時,“職業差評師”也同樣看中年底“商機”更加猖狂泛濫,甚至“組團”敲詐。記者近日展開調查發現,七成被訪賣家稱被無良買家以“差評”或“中評”相威脅變相勒索。
案例
故意差評網上“碰瓷”敲詐勒索
祁小姐今年4月在淘寶上開了一家賣嬰兒用品的小店,經過大半年的誠信經營,一直維持著100%好評率的良好信用。可就在兩周前,祁小姐被一個買家以差評相威脅,勒索500元。幾經交鋒后,被折騰得身心疲憊的祁小姐自認倒霉支付200元“買教訓”,沒想到這一妥協竟引來職業差評師“組團”來敲詐。
“11月2日,一名旺旺名為ella××88的買家在我的店中買了兩件熱銷商品,一件是價值8元的嬰兒潤膚乳液試用裝、一件是10元錢的嬰兒沐浴液試用裝。當時我還善意地提醒對方,這兩樣東西加起來才18元錢,但運費就要10元,不太劃算。該買家表示無所謂,稱若樣品用起來不錯再來購買。”祁小姐按時將兩件商品按買家提供的地址,發到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莆田某快遞總部(自取)。幾天后,祁小姐驚訝地發現,自己網店的信用記錄上出現了兩個差評,而差評的理由是“不像是正品,寶寶用了過敏還脫皮”。祁小姐對進貨渠道有信心,便積極和買主聯系希望找到過敏原因,卻發現對方留的手機號碼始終處于關機狀態。
開網店以來第一次遭遇差評,又是這么嚴重的評價,祁小姐急得當天晚上都沒睡好覺。次日,祁小姐的手機收到一條來自于陌生號碼的短信,稱“加QQ99867××1,差評有得談”。祁小姐加上QQ,一位網名為“只活在黑夜”的網友自稱是ella××88的朋友,一上來就責罵祁小姐是無良商家,專賣假貨,稱自己朋友的小孩使用兩個試用裝后嚴重過敏,至今還得去醫院打點滴。一番指責后,“只活在黑夜”提出解決辦法,只要祁小姐愿意出500元醫藥費,就可以修改差評。
“我這時才明白碰到‘職業差評師’了,對方是有備而來敲詐的。”祁小姐拒絕了對方的要求,稱愿意接受退貨,但對方卻稱“沒有這樣的行規”。接下來幾天,祁小姐都遭到該QQ的惡意騷擾,對方勒索的話也越來越露骨——“都年底了,為了這個小事影響你的生意,不劃算對吧”、“一人退一步,你賠300我就改(差評)”、“反正差評在你身上,我又沒損失,我不著急”……
“這些不良買家都熟知淘寶的相關規定,和我的聯系都通過‘第三方’的QQ和手機,我無法作為有效證據提供給客服申訴。最后我還是選擇花錢消災。”祁小姐給對方指定的支付寶充值200元,當天晚上,對方終于將“差評”修改為“好評”。
讓祁小姐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無奈妥協讓她成為“職業差評師”繼續勒索的目標。“11月24日,一位旺旺號為‘愛××貓’的顧客在我的店里拍了總價值78元的三件商品。郵寄到廣西一所技術學校。兩天后,我又得到了兩個中評和一個差評,理由是‘和專柜買的不一樣’。”接下來的招數,祁小姐已經非常熟悉了——買家同樣拒絕在旺旺上提條件,也是用QQ提出“賠錢改差評”的要求。更讓祁小姐驚訝的是,經調查,這次勒索她的QQ顯示的IP地址與上一次網名為“只活在黑夜”QQ的IP地址均來自同一個城市。
“我不知道我是被同一個人詐騙兩次,還是遭遇不同的人‘組團’來勒索。這次我絕不妥協,一定要申訴到底!”祁小姐氣憤地說,這些“職業差評師”就像網上的黑社會,玩著“碰瓷”的把戲敲詐勒索,但因單筆詐騙數額不算高,導致很多賣家選擇“吃啞巴虧”出錢消災。
調查
七成受訪商家稱遭遇“惡意差評”
據了解,“職業差評師”并不是最近一兩個月才出現的,但隨著年底網店銷售旺季的來臨,這些不良買家活動得更加猖獗。昨日,記者進入一個淘寶賣家QQ群進行調查,七成受訪賣家稱自己遭遇過“惡意差評”的威脅。
“祁小姐的遭遇不是特例,我自己在開店之初就遭遇過三四次這樣的勒索。”一位網名叫“朵朵寶貝”的網友告訴記者,賣電話充值卡、Q幣等虛擬商品的賣家更容易“被差評”。“因為購買這些商品的買家大多都把其他買家對該店鋪的評價作為是否交易的重要參考,因此若有一兩個差評,再加上評語寫得惡毒一點,對賣家的生意是致命的打擊。”
一位網名叫“愛曬太陽的青蛙”賣家告訴記者,他就認識一位淘寶賣家看到此“商機”后,網店都不開了,“轉行”當起了“職業差評師”,據說月入過萬。
“當然,被惡意差評有的不僅僅是為了敲詐勒索,還有同行之間的打擊報復。”一名叫“goodboy”的賣家說,他被某買家無故給差評后,曾經聯系對方,稱不用對方退貨,貨款照樣退還,只求把差評刪除。可對方堅持不肯,稱這樣做是讓賣家“長點記性”,不要擅自破壞“行業規則”。
支招
妥協易遭職業差評師的“回頭棒”
“中差評制度本來是約束賣家行為的一種合法合理的手段,現在卻使買家權力過大,成為一些不良買家用來謀黑心錢的‘職業’,真是可悲!”一位署名為“捆捆扔白河”的資深淘寶商家在和無數個“職業差評師”斗智斗勇后,對差評師選擇的目標進行了總結:“第一,信譽不是很高的,一般在3鉆以下的新店鋪;第二,賣家沒有或者很少有中差評;第三,賣家經營的商品符合價格不高、容易損壞等特點;第四,職業差評師一般會選擇離自己所在城市比較遠的賣家。”
如何避免被“職業差評師”相中成為冤大頭?一些資深賣家也給出建議。
“交易前,我習慣查看買家的信譽度以及是否經過實名認證、是否喜歡匿名購物和評價、是不是新注冊的用戶等等,再根據對方買的東西進行綜合評判。”“朵朵寶貝”稱,現在也有不少賣家會將“職業差評師”的用戶名在網上曝光,她也會留意收集類似的信息,遇到可疑買家便對照名單,以防中招。
“愛曬太陽的青蛙”建議,賣家遭遇“職業差評師”千萬不要輕易妥協,注意收集證據,并積極向交易網站的客服進行申訴。“若讓對方輕易得手,你就在對方的‘職場圈子’里出名了,像祁小姐一樣會被敲‘回頭棒’。”
說法
交易網站應完善商家申訴、調查機制
目前淘寶官網設置了“惡意評價”投訴渠道,只要買家的評價被確認為“惡意評價”,淘寶網的客服就能幫店主刪除評價內容及對應的評價積分。但由于取證難,還是讓很多被敲詐的賣家覺得“投訴無門”。
廣東中安律師事務所潘翔律師表示,如果“職業差評師”并非以正常的交易為目的,而是以損毀商家的商業信譽作為威脅和要挾手段,以達到勒索財物的目的,則該行為已經構成了敲詐勒索。“根據最高法院相關司法解釋,敲詐勒索財物在1000元以上的,構成刑法規定的敲詐勒索罪,應受刑法懲處。敲詐勒索金額未達到構成犯罪程度的,也應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潘律師認為,商家遇到“職業差評師”的敲詐勒索的,不應姑息遷就,應及時將其QQ的IP地址、電話交談錄音等證據提交給交易網站申訴。申訴的商家多了,相應的IP地址和電話號碼也就被列入了惡意評差的黑名單。商家真被敲詐了的,可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取得報警回執提交給交易網站。交易網站也應建立和完善商家申訴及調查機制,對合理的申訴,應及時刪除惡意差評。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SNS主體用戶是學生和白領,同時學生和白領占中國互聯網用戶的絕大部份,病毒式營銷、口碑相傳的推廣方式推動了SNS平臺用戶的爆發式增長。預計無端技術人群未來三年內將與客戶端游戲平分秋色。 精彩推薦 網頁游戲作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七成網商稱遭遇企圖敲詐勒索的惡意差評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