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太囂張了,大家人肉他!”網絡上,常看見這樣的召喚,同好者隨即蜂擁而出,通過各種手段找到“被人肉”者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手機、座機、QQ號,甚至耍過幾次朋友……
“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來在互聯網興起的一種資料搜索方式,很多人把它誤會成單純的“尋人”機制,而實際上“人肉”的內涵遠不止如此,它更多時候代表著依托的載體而不僅僅是要尋找的目標。它是一個依托來自五湖四海的網民而不再依賴網絡數據庫的新型搜索工具。面對現在網絡時間無孔不入的 “人肉搜索”,有人認為是科技進步的體現,也有人認為侵犯隱私。
正反雙方各執一詞
人肉搜索事件幾乎隨時都在網絡上重復上演著。在由衷贊嘆它強大威力的同時,一些人對它的存在也表示了自己的憂慮,從而逐漸形成了正反兩方針鋒相對的觀點,對人肉搜索持肯定態度的網友“圣卡西”認為它不僅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維護社會道德秩序,還可延伸到網絡無法觸及的地方,拓寬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充分發動了人際網絡的力量,將互聯網“互助、分享”的精神發揚光大。反對方的網友 “福爾打摩斯”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未經授權公開資料是對隱私權赤裸裸地侵犯,而人肉搜索的參與者們有成長為網絡暴民的趨勢。
狹義“人肉”易侵隱私
據了解,貓撲網是最早啟動人肉搜索功能的網站,“尋人”是人肉搜索引擎的一個主要功能。網友可能通過一段錄像的背景,地理環境等等剝繭抽絲最終鎖定目標,幾乎人人都成了福爾摩斯。不過這也正是有關侵犯隱私權爭議的來源。據貓撲大雜燴網友“YY”表示,“人肉搜索機制絕大部分時候是在默默地為廣大的網民提供幫助,基本上都是通過求助、發問的方式獲得很多網友的幫助和回答,這個是廣義的人肉搜索,也就是人肉搜索最為主要的應用,而通常我們提到的那種社會層面的尋找具體的人和線索的人肉搜索,在人肉搜索的應用當中占到的是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屬于很特殊的少數情況,我們稱之為狹義的‘人肉搜索’。狹義的人肉搜索存在的侵犯隱私問題,需要相應的內容監管和正面引導”。
專家解析
規范網絡行為并不會抑制曝光帖
但是也有網友認為,禁止人肉搜索會抑制“草根監督”,比如網友在BBS上發曝光帖。參與了《侵權責任法》立法討論的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民商法專業博士生導師王建平認為:立法規范網絡侵權并不會抑制曝光帖。立法是為了規范而不是杜絕!人肉搜索這一行為本身就具有兩面性,并不是立法之后網友們就不能進行這一行為,而是不能進行侵權性質的人肉搜索。”教授都發話了,各位網絡達人些,你們以后“人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度”喔!
新規
隨便“人肉搜索”可能被起訴!
被人肉搜索能否維權?因相關法律規定不明確,致使侵權事件受害者在維權時常常碰壁。不過,這一情況已于今年7月1日得到改變——跨兩屆人大、歷經四次審議通過的《侵權責任法》已經正式實施。
《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定: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擔責。隨著《侵權責任法》的實施,網友們可能要收斂一些了,因為法律規定:如果“人肉”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要承擔侵權責任。
如果“人肉搜索”已給被搜索者造成了傷害,根據該法規定,如果網站不肯刪帖,當事人可以起訴網站,要求停止侵權并索賠;還可以追究對她進行搜索的網友的連帶責任。
相關法規條文:“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版主八卦
“人肉搜索”應守法
網絡知識共享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人肉搜索引擎是一場充分發動群眾的互聯網革命,它使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它隨時都在默默地為網友排憂解難回答問題,無形中促進了人與人的交流,潛移默化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作為一種工具,和所有群體性活動一樣,人肉搜索更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也不能違背社會的公序良俗和道德規范。而作為人肉搜索的載體,相關網站無疑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約束其不當言論和行為,維護網絡搜索平臺的秩序,讓人肉搜索能夠通過互聯網健康、規范地發展,最終服務于社會大眾。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嫻子)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王宏征在空降麥考林一年后,已于目前悄然離職。王宏征在電話里向記者證實了離職的消息,但未細說原因。 立志發展多渠道的麥考林2009年在發展實體店業務上動作頻頻,其中最令業內矚目的當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無孔不入的“人肉搜索”!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