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去哪兒網向各大媒體發布題為《酒店不滿、消費者憤然 攜程變身“邪城”》的新聞稿件,公開指責攜程在近期的“0元團購”事件中涉嫌壟斷行為,攜程當日回應稱該事件“不存在虛假宣傳與操作失誤的問題”,只是為了“避免用戶造成誤解,更好的改善用戶體驗,對頁面內容進行了改進”。(6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
記憶猶新的“3Q”大戰堪稱近年來中國互聯網業界最引人深思的商戰,硝煙未能散盡之時,又一場互聯網商戰已經悄然打響,去哪兒挑戰攜程與“3Q”大戰在本質上區別不大——用戶將會是最終的犧牲品。
“我們剛剛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上的意蘊豐富的詞匯,是“兩人打架傷及(無辜)鄰居”的強盜邏輯,在企業自認沒有正常有效手段應對競爭對手時,逼迫用戶作出選擇往往是企業認為最有效的手段,全然不顧用戶的感受以及最基本的道德準則。
去哪兒作為新銳的在線旅游企業,其業務的迅速升溫和當年的攜程可有一拼,在以在線機票訂購為特色的強大攻勢引導下,去哪兒已經開始在所有在線旅游領域發散自己的商業觸角了。一旦認定自己蓄勢足夠的情況下,一個行業內的新秀挑戰元老也是商戰中最為常見的“叢林法則”的范式,攜程應戰或是置之不理都可以被理解,但從現有的信息看來,攜程回應去哪兒的挑戰十分低調,卻不能避免一場新的互聯網業界大戰由此打響,其犧牲品依然可能是消費者。
去哪兒指責攜程為“邪城”肯定不是出于純粹的正義,作為商業競爭對手,去哪兒義正言辭地披露攜程的做法符合道德卻未必符合商業規律。攜程是否有“在近期的‘0元團購’事件中涉嫌壟斷行為”應該是由工商管理部門抑或消費者協會進行最終的定性,信息的發布也許通過媒體發布更有信服力和公信力,去哪兒的做法顯然有超之過急或者撕破臉皮的嫌疑。
攜程作為中國在線旅游的業界大佬,面對去哪兒的指責,其回答是,只是為了“避免用戶造成誤解,更好的改善用戶體驗,對頁面內容進行了改進”,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量式應對。公眾無法接受如此含混的答案,在集體無意識的裹挾下,攜程面對輿論壓力顯然缺少足夠的危機公關能力,惱羞成怒后所能做的必然是采取措施對去哪兒積極應戰。
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通病是,一旦產生了巨大的用戶黏性,就會效仿傳統的壟斷企業采用無賴式的手段通過捆綁式的營銷策略要挾用戶,“3Q大戰”的雙方其實都采用了相同的手段,只不過,其中的一方用得更為極端、更為缺乏技巧、更為“非常艱難”。目前,去哪兒和攜程大有天下三分各占其一的陣仗,在線旅游企業與普通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區別是,在線旅游企業掌握了用戶的最詳盡的信息: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工作單位、出行習慣、住宿習慣等等個人信息,一旦企業在商戰中喪失了理智,用戶作為犧牲品的結局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最大的擔憂是,“3Q大戰”的偃旗息鼓只是靠監管部門的勸誡,而在線旅游企業一旦商戰打響可能不會向“3Q大戰”那樣大張旗鼓的聲勢,更多的是暗流潛動——中國還沒有建立起來一套完整的對互聯網企業的商業行為進行有效監管的法律、法規,不可避免地還是要靠用戶作出犧牲。
推薦閱讀
一段時間以來,京東商城等網上書店的售書折扣越來越低,其中針對少兒圖書的最低折扣達到了四折以下。這一做法引起了出版社、發行商以及傳統實體書店的極大不滿。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一段時間以來,京東商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去哪兒炮轟攜程:“3Q”大戰翻版再現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4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