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有了便宜的寬帶、硬件和程序員,主管們已經忘了如何為網頁故障提前做好準備,這將是一大損失。
很多人認為Web 2.0卷起了互聯網前所未有的創新高潮。其中以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ssen)為代表,他認為Web 2.0提供了便宜的寬帶、程序員、硬件及軟件。Web 2.0就算沒有給互聯網的革新作出最重要的貢獻,也算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了。
但是,以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卻得到了一個不同的結論。
雖然現在能夠以前所未有的快捷方式獲取資源,我卻認為網絡設計和運用有一種矛盾的交叉,純粹的機會才是推動創新的唯一動力。
事實上,豐富廉價的資源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提升我們的能力,但隨之而來的低效率和低水準也會阻礙創新的發展,甚至有些公司在即將收獲創意果實時,卻因上述原因而蒙受致命打擊。
盲目求勝
和其他技術(如存儲器、服務器和聯網協作)相比,互聯網出現的時間并不長。事實上,我們仍在努力使它運行得更好,尤其是在極端的條件下。要建立一個服務全球的網站不是小事。2009年J. Crew和eBay兩大網站出現的流量問題就說明了這一點。最令人不安的是,微軟(Microsoft)的例子證明,網站如果缺乏適當維護,即使沒有流量劇增的情況也會遇到故障。
雖然那些 “大人物”在網站建立和維護上通常不成問題,但是那些想在這一領域成就自己的新興公司,卻要承受網絡崩潰時成倍的風險。其中有許多公司摸爬滾打就為了爭取用戶,結果卻在剛剛建立流量的時候發現網站崩潰了,而罪魁禍首就是低劣的網絡設計和運用。
我們回顧一下Twitter在2009年面臨的成長之痛吧。“擱淺的巨鯨”成了Twitter的代名詞!很明顯,Twitter天才的領導團隊并沒有為他們得來不易的成功做好充分準備。幸運的是,他們的創意保住了用戶。但是,Twitter只屬于幸運的少數。
頗為諷刺的是,那些最富創意、最有前景的網站在規劃業務時,目的就是為了迅速增加流量,他們忽視了業務的拓展需要性能穩定先進的技術設備做支撐,后者才是成功的保障。
這是我們自己的錯誤
計算機科學元老,斯坦福大學的高德納(Donald Knuth)有一句名言:
“過早優化是萬惡之源。”
但是這句話,相對于高德納的全部觀點而言,實在是斷章取義了。
毫無疑問,我們對效率的追求導致了濫用……我們應該忘記小成效,對小成效的追求占用了97%的時間:過早優化是萬惡之源。剩下的3%的時間里才有我們必須抓住的機會。一個好的程序員不會因為這樣的推理就陷入自滿,他會清醒的審視重要的代碼,但前提是,這個代碼已經被正確識別。
換言之,在那97%的時間中,我們浪費了大量時間來考慮小成效問題。而在余下的3%的時間中,我們沒能夠作出小的但是必不可少的優化,從而應付我們在獲取指望的大流量之后可能面臨的問題。
互聯網的“技術派”一直認為,隨著電腦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便宜,我們更需要創新而不是優化,因為創新縮短了電腦和市場的距離。“技術派”相信,即使優化出現問題,他們也有實力進行化解。
就我的經驗來看,審核,對搭建網頁的指導,在至關重要的3%的時間里操作失敗,導致了大量的無效率事例:設備提供太多,寬帶過分使用,停機頻發且停機時間延長,用戶太多,靈敏度下降,這些都給競爭優勢帶來了嚴重損失。
有了足夠的編程員、硬件和軟件,管理網絡項目變得容易,仿佛那3%的時間可以通過更多人力彌補過來。“在需要的時候我就要維修”這樣一種有備無患的想法會導致災難。
下面以Ma.gnolia.com網站為例。Ma.gnolia.com是一家書簽社交網站,開辦之后立即獲得了很大知名度。但在2009年2月份遭受了巨大的數據損失。其創始人拉里•哈弗(Larry Haff)在他的播客中坦白列出導致錯誤的各個細節。由于公司專注于業務增長,他和團隊錯過了鞏固網頁基礎設施的機遇,結果導致了無法想象的后果。數據全部消失,公司只能白手起家。六個多月之后,哈弗和他的團隊重新開放了網頁,這個網頁目前一直都在內測,以“確保Gnolia網頁可以維系下去”。
避免錯誤:為失敗做準備,即使是正穩步上升也不能大意。這一點和成功是并行不悖的。如果你正蒸蒸日上,但卻保留著“等出現問題我再優化”這種態度的話,你就會遇到很多低效率的問題,停機,甚至出現業務發展過程中最糟糕的局面:誤失發展良機。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業界人士稱,玩家對于游戲平臺即是顧客,而對于顧客的需求,聯眾應給予高度的重視,而不能一味地收費追求眼前利益,而不去考慮用戶感受,繼而流失用戶,失去長遠利益。聯眾世界本是創辦于1998年年初的一家老牌的網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廉價資源正扼殺互聯網創新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4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