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葉舟)團購企業不斷上演花樣翻新的招數,目的只有一個,活下去。不管是F團與高鵬的合并,還是拉手、趕集的裁員,甚至團寶網倒閉、24券與商家的糾紛,這一切都是整個行業生存艱難的表現。
曾經,團購業在資本市場上那是容光煥發,融資根本不是難事,多少風投更是迫不及待的傾囊而出。然而,太過完美的開始往往為悲慘的結局埋下伏筆。
2011年的千團大戰終于帶來了2012年的千團死亡。即使沒有死的也多被整合兼并,雖生猶死。但是,與其坐著等死不如尋求生的希望。所以,合并也好,裁員也好,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團購業大幅縮減廣告換盈利 造血求生前途不明
北京時間6月26日,團購行業鼻祖Groupon在中國的子公司高朋網宣布與F團合并。但這并不是團購企業求變的第一家。此前,窩窩、拉手、趕集等就已經有裁員的舉動,拉手網采用了廣告投入縮減的策略。
隨后,各家企業比拼的應該是“自造血”的能力了。畢竟,風投的錢已經花干,對于尋求上市的拉手網來說,IPO再一次夭折,未來或許只能節衣縮食的過日子了。為了達到盈虧平衡點,他們必然不惜一切代價,在生死線上做最猛烈的掙扎,雖痛但可以活著。
團購行業的毛利率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那么,面對當前風投對團購業的冷落,上市無門的慘狀,團購業僅僅依靠這種全面收縮策略、裁員、縮減廣告投入等方式,到底能不能茍延殘喘呢?能否真正從生存困境中殺出重圍呢?有分析人士表示,這依然很難說。
“團購行業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這與團購行業的惡性競爭分不開,2011年9月,價格戰將團購行業的毛利率拉至歷史最低點,只有3.5%左右。如此低的毛利率,生存特別艱難。”分析人士稱。
而對于全線收縮策略,未來前景仍不明朗。 “尋求盈利能力一方面是提升毛利率,另一方面是抓管理與運營效率。”拉手網CEO吳波認為,“在目前團購行業的現狀下,毛利潤率的變動可能性比較小。因此,提升管理與運營效率是尋求盈利能力的關鍵。”盡管當前各家企業都在努力尋找吳波所說的提升管理與運營效率尋求突圍,但仍有分析人士對此表示出擔憂。
“毛利率那么低,求生哪有那么容易?”該分析人士指出,“即使能夠活下來一部分,那也是背靠大樹的團購企業,對于純粹依靠融資、背后沒有強大投資集團的持續投資,僅僅依靠簡單裁員提升管理等辦法依然不會長久。”若要活下去,還是要努力提升毛利率,尋求創新,抓住消費者眼球。毛利率一定要超過8%才有希望。該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
推薦閱讀
亞馬遜靠在網上賣書起家,而谷歌的核心業務則是搜索,這看來似乎并沒有太多競爭。但是隨著兩家公司的業務開始向外拓展,在某些領域逐漸開始重合。 導讀:任何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都希望能找到新的增長點,對于谷歌和亞>>>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