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的6月18日,只是一個“老板”開始創業的“小日子”;誰曾想,14年后,這一天卻出人意料地變成了電商的集體狂歡節。聚光燈下,由京東商城領銜的電商史上最猛價格戰激戰正酣。而對比鮮明的是,實體零售商正在經歷年中消費低谷期,苦尋商機。
這一天,天貓在10小時內吸引了7億次點擊量;京東商城則創下單日銷售新高。不過,傳統零售商在面對市場份額被蠶食的同時,對電商現有的“不盈利”局面依舊不屑一顧。
且不說電商巨頭的燒錢戰爭可以持續至何時,擺在傳統零售商眼前最迫切的問題是,電子商務平臺與實體零售所售商品高度重合。而且,以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為首的大型電商還在不斷擴充品類。此輪史上最猛電商價格戰的低價誘惑,已經讓實體商超顧客出現流失,甚至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面對如此局面,實體零售應未雨綢繆。
新聞現場
電商銷售額幾何級增長
始于今年5月的史上最猛價格戰,正在影響著消費者的生活。
白領李小姐告訴記者,6月中旬的一天,當她上班后看到公司前臺堆積如山的大箱子時,還以為是公司發了粽子。了解后得知,這是同事們在京東商城購買的洗發水;另一位在媒體行業工作的胡先生也說,由于京東商城日化品促銷太實惠,自己囤積了一年的量。
到了6月18日,電商大促進入真正的高潮,天貓發布的最新數據信息顯示,僅“電信版iPhone4S”單個商品,在天貓電器城半日的銷售額就達到近千萬元;京東商城的相機類商品,更是在8小時內銷售額突破4000萬元。
此前,剛剛獨立不久的騰訊電商披露,在3天的促銷活動中,QQ網購平臺總下單金額達到8.2億元。去年,天貓打造的“雙11”網購節日更是創造了單日成交33.6億元的成績。業內人士預計,此次幾大平臺同時促銷,總體銷售額可能超過80億元。
如果這些數字過于抽象,讓我們和熟悉的百貨店進行一下對比:百盛集團單店年銷售額平均約4億元;高端賣場新光天地去年銷售規模65億元;王府井百貨去年的總業績約200億元;屈臣氏1100家門店的年銷售額為100億元。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繼凡客之后,當當的自有品牌也低調上線,掀起了電商集合進軍自有品牌的大幕。但從長遠來看,電商既想做平臺又想做品牌,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事情。 繼凡客之后,當當自有童裝品牌DangDang Baby和自有家居品牌當當優品>>>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4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