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非常奇怪,行業整體不掙錢,普遍深陷價格戰泥潭,偏偏還有人不斷進來。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國內快遞業老大順豐快遞準備趟這渾水了,近日宣布其全資電子商務網站“順豐優選”正式上線,瞄準中高端食品市場。
從邏輯上來說,電商企業涉足快遞更合理些:物流的好壞直接影響客戶體驗,是行業競爭的重要一環,行業自建物流,服務品質容易受控制,回款快,且是差異化的重要保證,比如京東商城的“211限時達”。此外,行業有代表性的京東商城和凡客誠品,“跨界”有客觀歷史條件,由于快遞業服務水平滯后,他們當年確實找不到匹配的服務供應商,同時,快遞業的業務模式和收入模型相對簡單明了,一定半徑內滿足必要的訂單保留量,自建物流就能實現盈虧平衡。戰略上有意義,賬本上算得過來,為什么不自己做?
有消息說,京東和凡客向國家郵政管理局申請快遞許可證,即將成為快遞行業的新軍,鑒于其累積的團隊規模以及行業影響,這并不奇怪。此外,由于價格比拼,電商企業延伸價值鏈條以降低成本這也能理解。此前,星晨急便的董事長陳平就說過,公司接不到淘寶平臺訂單的原因就在于,價格高度透明化,賣家迫不得已,只好在快遞費上做文章,很多淘寶上的大賣家本身就是“四達一通”的加盟商。再說了,對于未上市的電商巨頭們而言,有個物流資產的配置,方便概念包裝,資本市場的要價不也能高些嗎?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從去年8月開始,小米手機就進入了消費者的視線,小米手機是幸運的,趕上了個好時代。2011年是android手機全面超越塞班,并拉開與蘋果用戶量差距的一年,在小米推出之前HTC、索愛、摩托等國際品牌的中端智能機受到國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快遞與電商跨界“交火” 普陷價格戰泥潭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29/15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