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概念變為現實,文化產業基金僅僅用了數年時光,那么從起步到瘋狂,又需要多久?
5月10日,文化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文化部“十二五 ”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這是國家在“十二五 ”規劃中明確表示“加快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之后的又一具體行為。
來自高層的強力推進,讓敏感的資本嗅到了其中的機遇,產業創投基金成為“開路先鋒”。
根據2012年初人民網發布的資料顯示,“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資金總規模超過1330億元。”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0年文化部管理的文化產業產值也僅為400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產業基金的體積已經至少接近產業實體的20%以上。
“目前文化產業基金已經走向了一個困局。”一位資深的文化產業PE人士告訴記者,“錢太多,好的項目太少,讓這個行業整體‘虛胖’。”
記者了解到,項目缺乏導致文化產業投資市場中險象頻生,優秀投資項目一級市場中的溢價率已經快要接近二級市場。而有跡象顯示,部分資金更以文化產業園區的方式,變相圈地流入房地產,與文化實質脫離。
“據我了解,一些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到了最后淪為變相的圈地。與文化的實質相差甚遠。”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人士告訴記者。
1300億基金投資4000億市場
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正在成為各級政府的新寵兒。
5月16日,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對外宣布,由陜西省財政出資4000萬元作為引導資金的“陜西文投藝術品投資基金”募集到位。第一期基金募集規模為3億元,未來計劃共籌集30億-50億元。
與此同時,5月18日,中央級的文化產業基金——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也宣布了該基金的第二輪投資,分別與視訊中國、浙江華數、廈門游家、駿夢游戲以及開心麻花等五家文化企業簽署投資協議。
“這是一個文化產業基金遍地而生的時代,中央的、國外的、省級的、地方的、民營的,各種各樣的文化產業基金,每個月都會誕生好幾個。”一位多年從事媒體咨詢和PE投資的人士向記者感慨。
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爆發和“大躍進”,開始于2011年。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中投顧問IT行業研究員王寧遠表示:“一方面此次收購完成將使阿里巴巴重新掌控集團發展的戰略決策權,為未來戰略發展及轉型升級做好準備;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需要加大融資規模,因此未來進行IPO上市的意圖明顯。” 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文化產業基金亂象:熱錢制造泡沫變相圈地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