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瘋狂地搶購一件東西,但卻看不到搶的是什么(至少從官方途徑看不到),這怎么辦呢。
最近,關于臉譜網(Facebook)的討論引起陣陣騷動,而上述這種古怪而戲劇性的態勢則始終貫穿于討論之中。在中國,臉譜網首次公開招股不僅僅是一件大事,還是一個關乎存在的問題。它可是集仰慕、嫉妒,以及懷疑于一體的對象。在它的馬賽克之下,還有一個經久不衰的問題——中國的創新軟肋。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臉譜網在亞洲的股票發行已經獲得了25倍的超額認購。中國政府自2009年7月起屏蔽了臉譜網,主要原因是,他們相信該網站會助長有組織的騷亂。正因如此,臉譜網上市事件更加值得關注。也就是說,對于中國大多數人而言,“臉譜”相當于科技板的暗物質,人人皆知這種力量不容小覷,但迄今為止卻又不得親眼一見。
但在中國版的推特——新浪微博上,臉譜網的IPO話題還未遭禁,而且引起了激烈討論。評論人個個焦躁不安,一邊試圖討論其金融及科技內涵,一邊對自己無法使用“臉譜”表示痛心疾首。
除了冷嘲熱諷的評論和官媒的表態,一種更加誠懇的討論也在聚集力量。盡管幾年來,中國為國內科技進步投資不斷,但卻還沒有一個品牌或原創科技產品的國際影響力可以與Facebook或Apple相匹敵。陳永東是上海的一名科技專欄作家,他套用了一首著名唐詩作為一篇文章的題目《舉頭望Facebook,低頭思國內同行》。文中寫道:“總不創新豈不被同行及世人笑話?”
中國正逐漸退出世界低技能勞力工廠的舞臺。工人越來越少,而且他們追求的收入和技能越來越高,而相對的,越南和其他鄰國的勞動力越來越便宜。越來越大的問題浮現出來:這個國家如此頻繁地提醒著世人,它曾發明了印刷術、造紙術、火藥和指南針,但提起這些打敗世界的四大發明,卻需要回溯到如此久遠的年代,這又令它感到極端尷尬。
中國在幾項科技創新方面確實成績斐然,如基因組學和納米科技領域,但這些只不過是特例罷了。中國科技目前最為著名的兩種創新方式是:降低制作成本的“過程創新”,例如華為的低端手機;以及,用明白無誤的中文術語來說,就是“二次創新”,包括簡化原產品或降低成本的方式。
即便是像騰訊和阿里巴巴這種成功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他們受到的尊敬也僅限于商業成就方面,而在原創思維方面則乏善可陳。攔路虎是什么顯而易見。政府沒能保護知識產權,也沒能推動擁有創新思想的中小企業的發展。這些只是其中的幾個因素。
就讓我們暫時想象一下臉譜網發家史的中國版:一個毫不起眼的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本科生因為跟學校搞了個惡作劇,引起學校對數據安全問題的重視,不過事情鬧大了,還搞臭了自己的名聲。他沒有被開除,但是主動輟學了,還開了家公司。他對業內強大的對手不屑一顧,卻吸引來聲名顯赫的投資人,還受邀會見國家主席,然后公司繼續擴張,上市,掙了幾十億。出于種種理由,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不過,正如《自然》雜志的一篇社論曾經說的那樣,最煩人的問題可能會是,“社會無法承諾更為廣泛的言論自由,就無法形成真正有活力的科學文化”。
以往促進中國崛起的種種因素,或許將成為中國下一步成長的絆腳石,這種觀念還沒有被完全接受。但類似于臉譜網上市的事件將會持續發生,這個觀點也會隨之一天天明朗起來。
推薦閱讀
潘多拉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就像Facebook一樣,潘多拉最大的挑戰在于貨幣化,尤其是在移動設備領域。CanaccordGenuity公司的分析師預測,移動內容獲取成本將在下個財季超過移動業務營收。“我們認為,潘多拉網絡電>>>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5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