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場擊鼓傳花的游戲,砸在了新浪手中。
今年以來,新浪先后買入麥考林和土豆網的部分股份,而這兩家公司的股票都隨大市下跌,麥考林更是一路跌到1美元多,截至10月14日的收盤價,新浪累計在這兩個項目的虧損超過5億元人民幣。這一度讓新浪備受其公開市場投資者們的指責。
雖然不論是做資深創投人士邵亦波還是視頻領域的業內人士,都認為新浪買上述兩家公司的股票,是戰略投資,不應看一時股價漲跌。但還是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某種程度上,新浪對外戰略投資上,更多是對微博業務的對沖——新浪微博雖強,卻無清晰盈利模式;所以試圖通過戰略投資的方式來彌補這個缺失。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的股權投資市場上,產業巨頭在公開市場上的PIPE投資(私募基金或投資機構以市場價格的一定折價率購買上市公司股份的一種投資方式),或者在PE市場上通過購買未上市企業的活動,成為上半年PE市場的活躍派系,這其中,百度3.6億美金對去哪兒的收購,更堪稱“大手筆”,目前這一投資尚等待第三季度報表的體現;而新浪的對麥考林和土豆的投資,則因被收購方的股價波動而曝露于公開市場的評價之中。
參股麥考林和土豆:新浪的“賠本買賣”
麥考林 (MCOX.NASDAQ)每跌一輪,新浪(SINA.NASDAQ)都會被人拎出來嘲諷一番。這一切都源于3月份的一筆交易。
3月2日,新浪向紅杉資本購買麥考林19%的股份,即約7700萬(相當于1100萬股美國存托股);同時,中國動向(03818.HK)購買普通股約4000萬股(大致相當于580萬股美國存托股)。買入價為每美國存托股6美元。而現在麥考林已經跌到1.65美元,并在10月3日跌破1.3美元。
在上市之前,麥考林先后做過三輪融資。第一家投資麥考林的私募機構是華平集團,早在1996年華平集團就向麥考林投資3000萬美元,并在2000年聯合其他幾家機構,又向麥考林投資1300萬美元;
幾年后,電子商務興起,并伴隨著“郵購目錄”賣衣服這一商業模式的式微。而當時,投資于麥考林的這只華平的基金,正好接近結束期,急于回收資金給投資者的華平,將股權大多轉給了以紅杉資本為首的其他機構。紅杉資本于2008年1月出資近8000萬美元,向華平集團買下麥考林75.9%的股份。
此后麥考林的主業轉型做電商,并同時提出了開直營店和加盟店“線上和線下”并行走的戰略。雖然麥考林在任何一個單一業務領域——無論是主業電商、還是線下的加盟店,都不如其所在的單一業務領域的競爭對手,但這并不妨礙這家企業的資本化進程。
在紅杉資本投資2年多后,2010年10月,麥考林以第一家中國B2C電商的身份,登陸納斯達克。
招股書中,“郵購目錄”這一塊的業務并入網購中,得出2010年上半年,網購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78%,而過去幾年因為實體店更少,這一比例更高。
最終,麥考林成功發行,IPO時定價11美元。按此價格,麥考林的市值約為6.27億,紅杉資本持有的股份則為3.92億美元,是成本價的5倍。
但麥考林沖高了幾天后,開始節節下跌,并不斷引來投資者的質疑甚至官司,此后紅杉資本將一部分股權轉給了新浪和中國動向,獲得1億美元左右。
但此后的公開市場走勢讓新浪和中國動向這兩家投資者做了冤大頭,截至發稿時,它們手中的麥考林股份,尚不到買入價的1/3,虧損達70%以上。
新浪進行股權投資的腳步并未因此停止。8月底,新浪以6640萬美元購買了土豆網(TUDO. NASDAQ)約1000萬普通股,換算為存托憑證為每股25.86美元。因此,新浪占總股本的9%左右,一下成為土豆網第五大股東。
土豆網在IPO之前,曾融資過5輪,最終在頗為缺錢市場又清淡的時候,強行IPO。(參見本報8月15日報道《土豆頑強上市:錯誤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土豆沖刺納斯達克那一周,業績流傳著無數對土豆網不利的段子,有PE人士私下向本報記者表示:“我就打算土豆上不了市,被迫回私募市場融資,然后我去買一點。我不在乎它是不是夠好,只在乎它足夠便宜。”最終土豆網成功上市,亦被認為新浪作為白衣騎士的助力,起了頗大的作用。
隨后土豆網的股價一路下跌,截至發稿日,土豆的股價為每存托憑證16.35美元。不到兩個月,新浪的這筆投資,一下子浮虧2000多萬美元。
麥考林和土豆網的上市進程,一輪輪融資像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不幸的是,到了新浪手里,資本市場的“鼓”就停了。新浪賬面上的浮虧,則顯得格外刺目。
戰略投資:一時得失與長久利益如何平衡?
上海一位文化產業投資的業內人士認為:“新浪買土豆是戰略投資,雖然土豆股票跌了,但這筆投資還是不錯的。”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主流網絡廣告現在已經走到了第三代。第一代是在內容旁邊顯示廣告,類似于平媒;第二代以谷歌為主,跟用戶搜索的內容,鑲嵌相對應的廣告,起到更針對目標人群,投放廣告更精準的作用;第三代,則是視頻廣告頗有優勢,這是因為視頻廣告有聲音、圖像、可以講故事,其廣告效果和黏性,都遠勝第一二代廣告,因而更為廣告主青睞。故,中國一流的互聯網企業,無一不殺入視頻這一極為燒錢的領域。
在新浪買土豆網股份之前,有百度以流量入股,創建了奇藝網;更早有盛大收酷6網;9月底亦有人人網以8000萬美元的代價,全資收購56網。
由此可知,新浪買土豆網股份,和上述企業首要的不同是,上述企業是由子公司,或者收購絕對控股的公司,來保證自己在視頻領域的投入,獨獨新浪溫吞的收購土豆網9%的股份。
不看股市的漲漲跌跌,新浪買土豆股份是否合算?土豆網9%的股份為6640萬美元,比56網全資的8000萬美元,稍微便宜。
根據艾瑞2011年最新IUT在線視頻日均覆蓋人數排名,土豆網日均用戶數為2197萬,列第二位;56網日均用戶數796萬,位列第八位。土豆網的日均用戶,約為56網的3倍。但新浪僅購買土豆網9%的股份,對其控制力有限,未來只能以“戰略合作”的方式合作。如果以此指標來論,新浪買土豆,看起來不及人人網買56網劃算;更不及搜狐、百度的戰略清晰,后者絕對控制或控股的視頻頻道,都已殺入視頻網站前五。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新浪買土豆、買麥考林股份,都是折中策略。現在新浪微博一家獨大,微博對用戶的黏性也很高,但微博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而視頻廣告是確定受廣告主歡迎,投入就會有確定的效果;電商也是各家大佬都在做。所以,新浪在微博前途不確定下,也順此大勢。”
而經緯創投管理合伙人邵亦波,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好的投資者在做戰略投資時,不會看得太短線,某種程度上說不大考慮是不是最低的點進來。像新浪買麥考林,從資本層面上說,就是因為麥考林股票跌得比較厲害,流通性很低,所以紅杉會難以退出;對新浪來說,也是因為成交量低,多買點股票就會上漲。既然新浪看好這個股票,對我新浪也很有一定的戰略意義,就跟紅杉資本一拍即合。”
推薦閱讀
分析在淘寶網購的這批消費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這樣的一等人群,就是高端商場和動批攤販之間的那部分,去大商場肉疼,去動批又有點嫌棄,于是夢想在淘寶找到性價比正在中間的商品,而且這部分消費應該是目前淘寶每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浪案例:戰略投資的“得”與“失”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80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