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陽,常春藤資本合伙人
『論壇嘉賓』:
肖水龍,東方資本創始人
劉澤輝,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
劉綱,深創投北京區總經理
鄧維,盛世景投資合伙人、投委會主席
王衛東,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募資和退出是私募股權行業永恒不變的話題。2011年行業這一頭一尾卻又讓人無比揪心:募資不樂觀;退出亦不樂觀。業界人士如何看待這種情況?它會否影響到他們對行業發展的信心?
“VIE結構”往何處走?
夏朝陽:VIE結構這個問題很長時間內都沸沸揚揚的。VIE結構導致的新政策收緊對整個市場會有怎樣的影響?
王衛東:對VIE結構的爭論,無論是對基金的融資、投資還是企業融資、上市都產生了一些不確定性。大家擔憂政府對此怎么看、是不是會用其他的方式取代它。首先在過去10年有很多公司用這種結構融資、上市,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個是引進外資,另一個是促進了創新。這都是與國家政策相符的。因此立刻被推翻是不太可行的,未來除非有更好的辦法解決VIE問題,如果沒有,繼續對VIE結構采取無為而治的做法應該還是最好的。
劉澤輝:VIE結構脫胎于新浪模式,之前主要是輕資產或者行業受限企業運用的比較多,但最近這兩年很多資產甚至包括礦產資源、房地產乃至制造業都開始使用VIE結構。對國內的監管機構來講,確實對資產安全性、是否被轉移有所擔心。未來我們認為可能對那種重資產型的公司采用這種模式上市會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肖水龍:VIE結構從目前看確實有從緊的跡象。但也有積極的信號,比如香港資本市場允許非禁止類的行業可以采用VIE結構上市。但是對一些限制性行業,港交所認同用VIE架構來操作。美國則更寬松,也認可VIE結構,本身說明上市還是有些機會的。
VIE受到重視也是謀權管理、控制的表現。VIE產生有其歷史原因,國內資本市場不發達,所以企業才會尋求第二條出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創業板能否給一些不具備條件或者還不夠條件的企業有機會實現國內上市?這是解決的根本之道,否則這些企業還是會千方百計往外走。
劉綱:我相信中國政策監管目標依然是為了保護和發展本國經濟。既然VIE結構在歷史上曾經推動過中國一個新興產業的成長,我想有關部門也會特別充分的考慮VIE結構在未來的作用。
基金募集明年可能回暖
夏朝陽:除退出外,PE、VC基金募集也遇到了問題。人民幣基金的募集從6月份以來就遇到了一些困難。這個困難反映了一些什么樣的問題?僅僅是受宏觀經濟的周期性變動影響還是一個必須長期面對的問題?
鄧維:最近半年人民幣基金募集確實困難。主要原因是一二級市場的倒掛,一級市場現在很多項目還在10倍到13倍甚至十四五倍的估值,但二級市場卻一直在往下走。國內一些大的LP對經濟、對需要融資的企業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覺得應該等市場稍冷后再出手。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采取了一些辦法。首先是和省市政府部門成立引導基金,由此培育二三線城市的中大型LP。其次則是和一些專門的財富管理機構、私人銀行成立特定的項目池。比如一個項目池中的5個項目包含大中小、階段各異的項目,我們和這些項目都談好條款后再去和LP進行小范圍的溝通,針對這個項目池成立一個封閉式的基金。第三就是精耕細作,投資意向1個億以上的LP,我們就和他們成立一對一的有限合伙企業。
肖水龍:現在市場不好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受限于資金供求關系,銀根持續緊縮、房地產股票市場的下跌導致資金被套牢,市場沒有錢。原來有錢的投資人現在自顧不暇不敢投。
第二個因素是心理的問題。整個市場包括房地產市場都在下行,因此投資人的觀望心理比較濃重。無論是什么投資,PE也好二級市場也好,都存在這個問題。
第三個則是對未來趨勢的預判問題。我們不妨把募資市場看做冬天,給它一點時間,我預計明年3月份以后無論哪個市場都可能恢復起來。隨著宏觀金融政策的放松、股票市場會逐步回升,這樣資金供給也會調整到位。明年春暖花開,募資也可能回暖。
退出渠道將會多元化
夏朝陽:最近大家都感覺到IPO節奏慢下來了,IPO過會的通過率也在調整。這個問題會否常態化,是不是要考慮以并購方式退出?
劉澤輝:之前看過一個數據,中國IPO數量與美國相當,但中國IPO融資額比美國多很多,原因是大部分都是央企融資。另一組數據則是中國VC、PE投資總量僅是美國的1/3左右,但中國卻有幾萬家VC、PE機構,如果加上個人投資的話數量還更大。中國一年有幾萬個投資項目,但能上市的不過500家。
對任何一個理性的投資機構而言,未來如果只是命系IPO一個退出途徑的話肯定會非常難受,因此從現在開始M&A、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等多種投資渠道退出會成為大家非常緊迫的一項工作。
<推薦閱讀
PE理性回歸:變局下的投資策>>>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PE/VC募資、退出有寒也有暖
地址:http://www.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2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