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北蘇丹因為在經濟利益分割方面的分歧,又在鬧矛盾。非盟協調也沒有成功。有國際輿論認為南北蘇丹的沖突有可能進一步升級,并呼吁中國考慮和蘇丹有關的經濟利益,放棄對他國的政治事務和內部事務“不干涉原則”,進行談判調停。這種輿論思維,恰恰反映了歷史上那些列強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和今天的非洲還一樣落后的時候,怎樣被少部分人的外部投資利益拖入了帝國主義,最終走向侵略者的邏輯脈絡。
中國歷來堅持的對他國內部事務的“不干涉原則”,既來自對中國半殖民地歷史、美蘇爭霸冷戰歷史和冷戰后的美國霸權秩序留給中國發展史的沉痛總結,也來自對那些處在落后處境中的后發展國家人民的深刻同情。直到今天,某些帝國主義國家仍然為了替自己國內的統治階層和少數跨國資本階層,用各種軍事和金錢手段干涉他國政治,或者策劃政變、扶持政治代理人,或者直接發動戰爭。無論中國的私人對外投資和國營對外投資擴大到哪一步,我們都是“南南國家”的一員。如果因為其他國家的內部矛盾或者國家之間矛盾出現惡化,我們部分的對外投資受到損失,那么我們就只需要像利比亞內戰時一樣,和氣接受對外投資的自然風險和成本,并組織好、保護好我們的僑民安全撤離沖突地區,這也是一個國家代表全部國民需要承擔的唯一責任。
而所謂從“經濟利益”出發而對他國干涉,即便開始是調停的名義,其所引導的方向也是非常危險的。1953年美國就是因為當時伊朗的民主政府和民選領導人撼動了跨國石油資本在伊朗的利益,在伊朗策劃發動了政變,在之后的20多年間從軍事上扶持伊朗的君主獨裁政權,但最后1970年代末伊朗革命推翻了美國扶持的政權,也讓美國的干預政策替美國培養了一個最堅定的對抗者。而1970年代美國資本和美國政府聯手,為了所謂的美國少數資本利益,策劃智利的軍方勢力,也在智利發起了軍事政變,推翻了那里的民主政府和民選領導人,讓智利遭遇了多年的軍事獨裁。今天美國在中東,對巴林、對沙特和對其他國家的兩套政策標準,也正是這種維護美國少數人利益而毫不吝惜干涉他國內政的模式。
全球政治中還有一個基本的規律,就是任何一個大國,在對外活動中陷入“干涉他國”道路后,必然會透支自己的國力,并最終走向衰落。“干涉政策”一旦在美歐的慫恿下開始,就是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回頭將無比艱難。中國應當堅持國際事務中的“不干涉原則”。
推薦閱讀
NBA球星邁克爾喬丹宣布,已向中國法院起訴中國運動服和鞋類生產商喬丹體育涉嫌侵犯其姓名,喬丹表示對喬丹體育甚至侵犯其孩子的名字深感失望。 這并不意外,在這家公司去年醞釀國內上市的時候,有關其商標會引起糾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為“不干涉原則”辯護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224/3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