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原總裁楊超:
降低險資投資股權和不動產門檻支持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
俞燕
坐擁6萬億資產,去年的投資收益率僅3.6%。如何提升投資收益率和實現資產負債有效匹配,一直是保險業面臨的壓力與挑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原總裁楊超在提案中建議,適當降低保險資金投資股權和不動產的門檻,支持保險資金參與保障房建設。
楊超在提案中指出,去年保險業投資收益率只有3.6%,僅高于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0.1個百分點,且投資收益高度依賴資本市場,這一現狀與保險資金投資渠道偏窄不無關系。
2010年保監會允許保險機構開展股權、不動產等另類投資,進一步拓寬了投資渠道。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相關政策對保險機構投資股權和不動產在投資團隊、投資資質等方面要求很高,投資對象等范圍相對狹窄,出現有制度、辦法卻無法開展投資活動的尷尬現狀。
與此同時,我國實體經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一些領域和項目對保險資金有著迫切需求。楊超認為,保險資金有規模大、周期長、資金來源穩定等特點,可以在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在提案中建議,適當降低《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和《保險資金不動產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的相關要求,制定出臺可操作的具體實施細則。給保險公司更大的自主權,使其能夠權衡風險、自行決策,改變目前名為備案實為行政審批的情況。
楊超建議,可以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放松保險機構直接投資股權范圍。擴大保險機構間接投資股權基金的范圍和類別,如夾層基金和FOFs(基金的基金)等目前適合保險資金特點的產品。
此外,楊超建議,支持大型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以專業化和集約化管理方式開展股權和不動產投資,給予相應的資產管理資質。支持投資能力強、有條件的保險企業,以保險機構為主體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
作為解決中低收入人群居住需求的基礎性民生工程,根據“十二五”規劃,將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未來五年保障房建設將面臨1.3萬億元至1.5萬億元資金缺口的挑戰。以目前6萬億元的保險總資產規模匡算,理論上將有6000億元可用于不動產投資。
楊超認為,保險資金長期性的特點,與保障房建設資金規模大、周期長的要求相符,保障房建設可作為風險可控、長期穩定、擔保可靠的投資品種。建議保監會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盡快出臺保險資金參與保障房投資及管理的具體實施細則,促進保險資金參與保障房建設的實質性運作。
此外,楊超建議,國家稅務總局減免保險資金參與保障房建設投資收益的營業稅(及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工作,明確保障房建設的總體思路,規范建設規劃、住房標準、分配方式、進退機制和運營管理。
楊超還在提案中建議,鼓勵引導商業保險公司等社會資本參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建設養老養生社區。建議國務院法制辦盡快推動出臺《老年護理保險法》,建議保監會出臺相關辦法或細則,明確老年護理保險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進行有效銜接。
推薦閱讀
擁有大量資金的保險公司已經在這波上漲中嘗到了甜頭。《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從一家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關人士處了解到,該公司權益類投資的倉位已經超過了12%,而根據相關規定,保險公司在權益類投資方面(不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降低險資投資股權和不動產門檻 支持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房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305/3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