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小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持股比例限制已成為小額貸款公司(下稱“小貸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最大障礙。”近日,西部一家大型規模的小貸公司高管直言。在他看來,如果中資小貸公司不能解決股權比例限制的問題,將難以做大。
小貸公司管理權下放到地方政府后,具體擔當監管的各省金融辦幾乎都采用了類銀行的監管模式。在上述高管看來,持股比例限制、經營地限制已嚴重制約了小貸公司的發展。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湯燕給出了關于小貸公司“正名、規范、松綁”三個建議。“松綁”包括,建議適當放寬信用良好小貸公司的融資額,放寬單一投資者持股比例限制、經營地域限制和行業限制等。
多位小貸公司人士建議,為規避風險,金融辦可對小貸公司進行分類監管,對經營良好、風險管控得當的,優先取消上述限制。
某省金融辦地方處處長表示,現在也對分類監管很期待,這需要在全國有一個主導機構。但現在小貸公司監管是各省主導,很多焦點問題無法解決。
央行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末,全國共有小貸公司4282家,貸款余額3915億元,全年累計新增貸款1935億元。
持股障礙:中資無奈“包子鋪”
讓一些中資小貸公司不解的是,小貸公司股權設置上的內外差別。幾乎每個省市的小貸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都對股權設置做了規定。
比如,浙江就規定,小貸公司主發起人的持股比例不超過20%(2011年11月提高到30%),其余單個自然人、企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及其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小貸公司注冊資本的10%。
在此情況下,小貸公司的股權設置必然分散。“如果一家小貸公司只是想把自身經營好,則無所謂,但若想在全國布局,成為全國性集團,根本無法實現。因為你在每地區設立的小貸公司股權結構不一樣,無法進行整合。”上述西部小貸公司高管表示。
外資小貸公司卻獲得了不一樣的待遇。
以富登小貸公司為例,其在成都、重慶、湖北的機構都是獨資。亞洲聯合財務有限公司在成都、重慶、天津、深圳等地設立機構的全為獨資,亞洲聯合財務是香港新鴻基金融集團成員。在此情況下,其可以統一管理在內地的子公司。
統一管理的好處顯而易見,統一運營,降低成本是其一;此外,可以總公司名義募資,然后注資到內地子公司,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上述人士說,“股權設置是中資小貸公司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這種差別化監管使我們與外資競爭輸在了起跑線上。外資小貸可以用肯德基的模式發展,我們永遠只能是包子鋪。”
該人士建議,整體上中資和外資小貸在管理上確實存在差距,但中資也有做得較好的,監管部門可考慮對小貸公司評級,進而分類監管。對達到監管要求的中資公司允許在今后設立獨資公司。但這需要全國層面的協調。
事實上,已有部分地區對此有所松動,如遼寧允許股東持股達49%,浙江提高到30%。
上述地方金融辦人士表示,股權限制有望取消,有這個思路,但能否最終設立獨資小額貸款公司還未有說法。
繞開經營地限制“擦邊球”
中資小貸公司在網點鋪設上同樣備受束縛。
事實上,很多地方的小貸款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并未涉及分支機構設置問題。以安陽市試點管理暫行辦法為例,“試點期間,小額貸款公司暫不允許設立分支機構”。
但外資小貸公司從成立起就設立了多家分支機構。比如,富登小額貸款(湖北)有限公司一成立就取得了設立江漢、東西湖、武昌分公司的許可,在重慶則取得了江北和萬州分公司的許可,在成都更是設立了9家分支機構。
“我們希望取得與外資同等的地位,也能設立分支機構。”上述西部小貸公司人士說。
不少觀點認為,不設立分支機構與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初衷相悖。按當初設計,小貸公司就是要為“三農”和中小、微小企業服務,貸款“小額、分散”。這必然要求有大量業務員,設立網點就是必然之舉。
金融辦對此也有所意識。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西部幾家業績較好的中資小貸公司都設立了數目不等的分支機構,但并非是以小貸公司的名義,而是以關聯公司的名義設立。對此,當地金融辦既不贊同,也不反對。
“中資小貸的分支機構實質上是建立起來了。但這畢竟是擦邊球。我們希望能名正言順地設立分支機構。”上述小貸公司高管表示。
針對地方金融辦“小貸公司管理跟不上,無力進行跨區管理”的擔憂,上述小貸公司人士認為,可允許內控良好,而且真實在做小額、分散貸款的公司設立分支機構。
推薦閱讀
南通,一座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的城市,以建筑、紡織、造船著稱,當地7萬家中小企業占據全市企業總數的九成,創造了60%的國民總值和80%的城鎮就業崗位。 鑒于此,去年10月中旬,本報曾與南通銀監分局合辦長三角中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外資肯德基,中資包子鋪 小貸公司受制持股比例 分類監管呼聲漸起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309/3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