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透露,個人欠款多以各種名義支出的費用,公司為平衡賬目報表,刻意要求以借款形式掛賬而不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公司內部曾發生過銷售提成按員工借款處理的情形。
神秘經銷商和賬齡
公司2011年中報顯示,應收款前五名單位中,有一家名為上海慶全酒類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慶全)的經銷商,累計拖欠銷售貨款609.5萬元,拖欠三年以上。但記者在上海市工商局網站查詢的結果顯示:“未找到符合上海慶全酒類有限公司查詢條件的記錄。”
尤為吊詭的是,上海慶全最早在公司2007年中報出現過,相關信息顯示,應收款金額609.5萬元,欠款三年以上。但自2007年年報開始,上海慶全就消失,直至2011年中報才再次浮現。及至2011年年報披露,上海慶全再度消失。
業內人士認為,查無蹤影的上海慶全在歷年前五大應收款客戶名單中時隱時現,*ST通葡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存疑,不排除營業收入、成本費用及利潤等財報數據被人做手腳的可能性。
上述當地離開*ST通葡的人士告訴記者,“公司多年來一直是在通過賬務處理的方式保殼度日,為讓財報不那么難看,高層甚至不惜以造假方式編造財務數據。”
據上述人士爆料,多年來一直為公司第一大應收賬款經銷商的上海軒名食品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軒名)是公司關聯方,法定代表人吳秀國是公司員工。
記者在網上查詢的工商信息顯示:上海軒名成立于2004年6月10日,注冊資本50萬元,注冊地位于上海市長寧區延安西路503號3號樓1樓。
記者被告知,“上海軒名是配合公司銷售做賬,有時也會銷售葡萄酒,但銷售金額遠沒有那么大,即使銷售也未必收回貨款,而是為滿足公司高層不時之需。”
公司2011年年報披露,上海軒名2011年末的1338.19萬元應收款
為已被100%計提壞賬。
耐人尋味的是,上海軒名欠款時間在2011年中報披露時已超三年,但臨到2011年末欠款時間又變成二至三年。
上述人士舉報,“為盡可能拖延應收賬款壞賬計提,公司經常倒賬齡,把三年以上無望收回的應收款變成三年以內。核對往來項目時,有很多客戶資料對不上。”
*ST通葡對上海軒名應收款拖欠年限披露的前后差異,莫非是公司倒騰應收款賬齡的一個樣本?
公司治理亂象
*ST通葡2011年年報披露,出售其所擁有的遼寧省普蘭店市李店村的葡萄發酵站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的實際價款為1330萬元,與其此前披露的協議轉讓價相差懸殊。
2011年12月29日,公司發布出售資產公告,明確上述資產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轉讓價為600萬元。
公司年報的說明是,轉讓價款分 2 次支付,第 1 次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支付600 萬元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第 2 次在清點、交接完畢后按《土地使用權轉讓補充合同》支付750 萬元的地上基礎設施、各類不擬搬遷的固定設備等價款。
既然如此,*ST通葡披露公告之初為何不準確完整披露交易內容?一致同意此項資產出售的全體董事會成員莫非不完全知曉上述資產出售的交易內容和實際定價?獨立董事又是依據什么認定全部轉讓600萬定價公平合理?
由此觀之,*ST通葡對該項資產出售的信息披露涉嫌虛假信息披露,也反映出公司內部治理何等混亂。
記者掌握的一份*ST通葡非經常損益內部明細資料顯示,公司13號家屬樓及公司高管王某的住宅樓房,產權完全已轉移到個人名下,但公司至今仍將這些房產納入固定資產,每年計提20多萬元折舊,同時繳納六七萬元房產稅。
業內人士對*ST通葡生存現狀的評價是,生產設備老化、工藝落后固然是企業發展的硬傷和短板,但如果公司治理不盡快提高改善,設備工藝改造得再好、經營資金再充盈也難逃被人葬送的厄運。
推薦閱讀
集開國大典專用酒、國慶用酒、外國首相訪華指定用酒多項殊榮于一身,在國內葡萄酒行業內,沒有任何人敢于俯視*ST通葡(600365.SH)與國酒茅臺比肩的江湖名望,其頭上的光環,哪怕是其中任何一個加在國內其他品牌葡萄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ST通葡危機化生存路徑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312/39435.html